第19章 和解(2 / 2)

导演喊“卡”的瞬间,林晓立刻递上暖手宝,她刚接过就听见手机震动,屏幕上跳出裴亦时的名字。

“刚看实时通告,你这组夜戏要拍到凌晨?”裴亦时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混着翻剧本的沙沙声,“让林晓把保温桶里的红糖姜茶热一下,别又像上次那样硬扛。”

苏沅弯了弯眼,指尖划过剧本上的批注:“知道了裴导,比我的执行导演还细心,你不是在开策划会吗?怎么有空盯着我的通告?”

“中场休息十分钟,想你了。”裴亦时的语气带着笑意,“下一部戏的年代背景和你现在拍的有重叠,刚和编剧聊完,顺便看了眼你的进度,晚上收工别自己开车,让司机去接,我把行程发给他了。”

挂了电话,林晓凑过来笑:“姐,裴导这是把你当重点项目盯了呀。”

苏沅没反驳,喝着温热的姜茶,心里暖烘烘的。

他筹备新片时连轴转,却总能精准捕捉到她的需求。

转天清晨,裴亦时刚结束和美术指导的会议,就收到苏沅发来的短视频。

镜头里是片场初升的太阳,配文“林夏看到了希望,我看到了早餐”,后面跟着个笑脸表情。

他立刻回复:“等我下午去送文件,给你带城南那家的豆浆油条。”

下午裴亦时果然如约而至,手里拎着早餐袋,还带来了一本泛黄的《时间心理学》:“上次你说想更理解林夏的时空焦虑,这书里有几个案例或许能用得上。”

苏沅接过书,发现扉页上写着密密麻麻的批注,全是结合角色的思考,眼眶瞬间热了。

两人没多聊,裴亦时还要赶去见制片人,临走前帮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刘海:“别熬太晚,我收工后给你带夜宵。”

苏沅点头,看着他的车消失在片场路口,转身把书放进随身包,拍戏时眼神里的笃定又多了几分。

这样的片段在忙碌的日子里随处可见。

裴亦时会把新片的年代考据资料同步给苏沅,帮她把握角色的时代感。

苏沅休息时会帮他看剧本大纲,精准指出某段台词的情绪漏洞。

他们很少煲电话粥,却总在对方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她拍崩溃戏后嗓子沙哑,他会连夜送来润喉糖;他改剧本到凌晨,她会订好早餐备注“少糖多蛋”。

一次剧组聚餐,有人打趣苏沅:“裴导是不是每天都要查岗啊?”

苏沅笑着摇头,举起茶杯:“是战友,他在筹备他的战场,我在坚守我的阵地,偶尔互通军情反而更踏实。”

这话传到裴亦时耳朵里时,他正在和编剧讨论结局。

挂了电话,他在剧本扉页写下一句话:“最好的感情,是并肩作战,亦是彼此的港湾。”

窗外夜色正浓,他想起苏沅说收工后要和他视频对戏,指尖敲击键盘的速度都快了几分。

忙碌没有冲淡爱意,反而让每一次重逢都更显珍贵。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又因为彼此的存在,多了份无可替代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