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突发(1 / 2)

苏沅请周初霁做私塾先生后,便布下了一张细密的“试探网”,从日常相处到府中事务,每一处都藏着观察的心思。

每日清晨,周初霁教徐枫读书时,苏沅总会以“送点心”为由,坐在偏厅的屏风后静听。

她听他讲解《论语》时引经据典,从孔孟之道谈到治国安邦,言辞间竟有几分朝堂官员的见地;听他教枫儿写字时,手腕起落间笔锋遒劲,不像商人的随意挥洒,倒似受过严格的书法训练。

有一次,枫儿问起“兵者,诡道也”,周初霁竟随口剖析了前朝两场经典战役,连排兵布阵的细节都讲得条理清晰,苏沅握着茶盏的手微微一紧——这绝非普通游商能懂的知识。

除了暗中观察,苏沅还故意在府中设下“破绽”。

她让账房先生在整理徐家商队账目时,“不慎”将一份标注着“江南粮庄往来”的清单落在周初霁教书的书房。

可周初霁看到后,只是随手将清单叠好,待青禾来取时,平静地递还回去,连一句多余的询问都没有,仿佛那上面的“粮庄”二字与他毫无关联。

苏沅得知后,心里疑窦更深——若是寻常人,见徐家涉及粮庄,难免会好奇追问,可他却刻意回避,反倒像是刻意隐藏着什么。

与此同时,苏沅也没停下针对李松的布局。

她让哥哥徐羲和生前最信任的商队首领老陈,带着几名精干伙计,乔装成粮商,潜入李松在江南的粮庄。

老陈不负所托,不仅摸清了粮庄的作息规律,还查到粮庄后院有个隐蔽的地窖,每晚都会有蒙面人往地窖里搬运木箱,且地窖的守卫全是外地口音,腰间还别着与京城禁军相似的腰牌。

苏沅收到消息后,立刻让人将这一情况密报给盛嘉兰——这足以证明,李松的粮庄绝非普通的囤粮之地,背后定然藏着与军方勾结的秘密。

为了进一步试探周初霁,苏沅还故意在他面前提起京中动向。

一次晚膳时,她状似无意地说:“近日京中不太平,大理寺查李尚书的案子查得紧,听说连江南的粮庄都要查呢。”

周初霁正给枫儿夹菜的手顿了顿,随即若无其事地笑道:“官场之事,素来复杂,姑娘还是少操心这些,保重身体要紧。”

他语气平淡,可苏沅却注意到,他夹菜时,左手食指上的疤痕因用力而微微泛白——那是下意识紧绷的反应。

苏沅还暗中让人去查周初霁的来历。

她让徐家在各地的分号伙计,打听近五年内是否有叫“周初霁”的游商,可反馈回来的消息却寥寥无几,只说三年前曾有人在西北见过一个穿月白长衫的商人,行踪不定,没人知道他的底细。

这模糊的线索,让苏沅更加确定,周初霁的“游商”身份定是假的,他背后的势力,或许比她想象的还要复杂。

不过,周初霁对徐枫的好,却不似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