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君看到这种情况,心里虽然很不痛快,但也知道不能和新皇帝硬来。于是,她选择了避让,让自己的侄子大司马王莽“乞骸骨”回家。虽然汉哀帝没有批准王莽的辞职请求,但对王氏家族却日渐疏远。
在汉哀帝的打压下,王氏家族的势力逐渐衰落。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秋天,曲阳侯王根与成都侯王况被查出了罪名,王根被迫返回自己的封地,王况被贬为庶民。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王莽也被弹劾,不得不卸职回到封地新都,闭门不出。这期间,王氏家族在朝廷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几乎到了任人宰割的地步。
而傅氏和丁氏家族呢,在汉哀帝的支持下,开始在朝廷中飞扬跋扈起来。傅氏被尊为“帝太太后”,丁氏被尊为“帝太后”,她们的家族成员也纷纷加官进爵,掌握了朝廷的重要权力。这两大家族和王氏家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一场激烈的外戚争斗即将爆发。
就在这个时候,汉哀帝却做出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他居然爱上了一个名叫董贤的男子,而且爱得死去活来。他对董贤的宠爱,简直超乎了想象。不仅赏赐给他大量的金银财宝,还让他担任了大司马的重要职位,甚至还想把江山都送给他。这一下,可引起了朝廷上下的轩然大波。
傅氏和丁氏家族本来就对董贤得宠感到不满,现在看到汉哀帝居然要把大司马的位置让给他,更是气得七窍生烟。她们觉得董贤是个祸害,必须要除掉他。于是,她们联合起来,准备向董贤下手。
可是,汉哀帝却坚定地站在了董贤一边。他为了保护董贤,不惜和自己的祖母傅氏、母亲丁氏翻脸。这祖孙三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最终导致了傅氏含恨而终。而汉哀帝呢,也因为过度放纵自己,在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病逝,年仅二十五岁。
汉哀帝的去世,让西汉朝廷再次陷入了混乱之中。而王政君,这个历经风雨的太皇太后,也再次迎来了她人生中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
汉哀帝去世后,由于他没有子嗣,皇位一下子就空了出来。王政君得知哀帝死讯后,立刻展现出了她的果断和睿智。她迅速移驾未央宫,部署王氏子弟控制中枢,第一时间夺得传国玉玺,把持了国政。
随后,王政君诏命王莽再任大司马,录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这一次,王氏家族再次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在王政君和王莽的商议下,他们推举中山王刘衎继承皇位,即汉平帝。
汉平帝当时只有九岁,还是个小孩子,根本无法处理朝政。于是,王政君临朝听政,将政事都托付给了王莽处理。一开始,王莽还表现得兢兢业业,对王政君也十分恭敬。他在朝廷中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赢得了不少人的支持和赞誉。王政君看到王莽如此能干,也对他越来越信任,逐渐把更多的权力交给了他。
可是,随着权力的不断增大,王莽的野心也开始膨胀起来。他不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大司马,他想要的,是整个天下。于是,他开始一步步地谋划着篡汉自立的计划。
元始五年(公元6年),汉平帝突然驾崩,年仅十四岁。对于汉平帝的死,历史上一直存在着争议,很多人都怀疑是王莽下的毒手。但不管真相如何,汉平帝的死,无疑给了王莽一个绝佳的机会。
汉平帝死后,王莽为了方便自己掌控朝政,推举汉宣帝的玄孙、广戚侯的儿子,当时只有2岁的刘婴继位。刘婴年纪太小,根本无法理政,于是王莽就以摄政皇帝的身份,总揽朝政大权。
此时的王莽,已经完全不把王政君放在眼里了。他的野心已经暴露无遗,他想要的,就是推翻西汉,建立自己的王朝。终于,在公元9年,王莽撕下了最后的伪装,正式建立新朝,向王政君索要传国玉玺。
王政君这才如梦初醒,她终于意识到,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侄子王莽,居然是个狼子野心的叛徒。她又惊又怒,坚决不肯交出传国玉玺。她愤怒地对王莽说:“你们父子一家承蒙汉家之力,才能世世代代都得到富贵,既没有报答他们,又在他人托孤之时,趁机夺取国家,完全不顾恩义之道。”可是,在王莽的百般威胁下,王政君最终还是无奈地摔碎了传国玉玺,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和反抗。这一摔,不仅摔碎了传国玉玺的一角(后来王莽让人用黄金补上),也摔碎了西汉王朝最后的尊严和希望。
《汉书·元后传》里清清楚楚记着这一幕:“太后闻舜语,怒不肯予玺。舜固请之,太后乃出汉传国玺,投之地以授舜,曰:‘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灭也!’”
王莽拿到玉玺后,如愿登基,改国号为“新”,西汉就此灭亡。而王政君呢?她被王莽尊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却再也没笑过。她把自己关在长乐宫的寝殿里,不许下人挂新朝的旗帜,也不许用新朝的历法,每天就对着汉宣帝、汉元帝的画像发呆,有时候哭着哭着就睡着了,梦里全是当年刚入宫时的场景——那时候她还是个忐忑的“家人子”,以为只要生下孩子,就能安稳过一辈子,哪想到最后会亲手见证汉朝的覆灭。
有一次,王莽派人给她送新做的礼服,想让她在新朝的祭祀大典上穿。王政君直接把礼服扔到门外,骂道:“这衣服我穿不惯,我只穿汉家的衣裳!”王莽知道她心里不痛快,也不敢过分逼迫,只能任由她在长乐宫里守着汉朝的旧物度日。
王政君的晚年,过得比守寡还难受。以前虽然汉元帝不宠她,汉成帝不争气,但好歹还是汉家天下,王氏家族也靠着她风光无限。可现在,天下换了姓,自己成了“亡国太后”,那些曾经围着她转的侄子们,要么忙着在新朝当官,要么怕被她牵连躲得远远的。只有几个忠心的老宫女陪着她,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对着画像叹气。
更让她心寒的是,王莽为了彻底抹去汉朝的痕迹,居然把汉元帝的宗庙改成了“文母庙”,还想把她的灵位迁进去和元帝分开祭祀。王政君得知后,气得差点晕过去,她对身边的人说:“我这辈子嫁的是汉家天子,死了也要跟元帝葬在一起,他王莽算什么东西,也敢改我汉家宗庙!”她坚决不肯去“文母庙”祭祀,王莽没办法,只能作罢。
到了始建国五年(公元13年),王政君已经八十四岁了。这在古代可是实打实的高寿,可她却觉得这长寿是种折磨。那年冬天特别冷,长乐宫的暖气烧得不好,她受了风寒,一病不起。王莽来看过她一次,手里拿着新朝的药,嘴里说着“太后安心养病,新朝定会让您安享晚年”。王政君连眼睛都没睁,只是挥了挥手让他走。
临终前,她拉着老宫女的手,断断续续地说:“我死了以后,一定要把我葬在渭陵(汉元帝的陵墓)旁边,离元帝近一点……千万别忘了,给我穿汉家的皇后礼服,别让我带着新朝的东西去见地下的先帝们……”说完这句话,她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汉书》里记载她的谥号是“孝元皇后”,还是按照汉朝的规矩来的,这大概是王莽唯一还顾念一点亲情的地方。可即便如此,她的陵墓也没能完全如愿——王莽虽然把她葬在了渭陵旁边,却故意在她的墓和汉元帝的墓之间挖了一条沟,意思是“你是新朝的‘文母’,不能跟汉朝的皇帝真正葬在一起”。直到后来东汉建立,光武帝刘秀才让人把那条沟填上,让这对生前不睦的夫妻,在地下终于“团聚”。
王政君的一生,实在太传奇,也太悲哀。她从一个“克夫”的民间女子,一步步当上皇后、太后、太皇太后,熬走了六个皇帝(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孺子婴),见证了西汉从鼎盛到灭亡的全过程。她没什么坏心眼,一开始只是想保住自己和儿子的地位,后来又想扶持娘家人,可偏偏就是这份“护短”和“心软”,让王氏家族越来越膨胀,最后养出了王莽这个篡国贼。
有人说她是“西汉的掘墓人”,可仔细想想,她又何尝不是个受害者?她一辈子都在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被父亲送进宫,被稀里糊涂地选给太子,被儿子的不争气逼得扶持外戚,最后又被侄子逼着交出玉玺。她就像一片飘在风中的叶子,看似站在权力的顶端,却从来没有真正掌控过自己的命运。
参考《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