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56年,骊姬又想出了一个毒计——“蜂蜜计”。她先让人在晋献公的花园里,把蜂蜜涂在一棵树上,然后对晋献公说:“大王,花园里那棵树上有很多蜂蜜,咱们去看看吧,说不定能尝到新鲜的蜂蜜。”
晋献公一听,来了兴趣,就跟着骊姬去了花园。到了树下,骊姬故意说:“大王,您看,蜂蜜都流下来了,我去尝尝好不好吃。”说完,她走到树下,假装要去舔蜂蜜,可刚走到树底下,就被蜜蜂和蚂蚁围攻了——因为蜂蜜的甜味吸引了很多蜂蚁。
骊姬吓得尖叫起来,一边跑一边喊:“大王,救我!好多蜂蚁咬我!”
晋献公赶紧让人把骊姬救下来,看到骊姬身上被咬了很多包,心疼得不行。骊姬趁机哭着说:“大王,我听说申生太子在蒲城养了很多蜂蚁,还说要用来对付我和奚齐。今天这些蜂蚁,肯定是他派来害我的!他连我都敢害,以后肯定会害您的!”
晋献公这时候已经完全相信了骊姬的话,当即下令:“传我的命令,让申生立刻从蒲城回来,我要亲自审问他!要是他敢抗命,就地处决!”
申生接到命令后,知道自己这一回去,肯定是凶多吉少。他的手下劝他:“太子,骊姬在大王面前说了您很多坏话,您这回去肯定会被害死的!不如您逃到别的国家去吧,等以后大王明白过来了,再回来也不迟。”
申生摇了摇头,说:“我不能逃。要是我逃了,别人会说我真的有反心,会连累我的父亲和晋国的名声。再说,我父亲年纪大了,离不开骊姬的照顾,要是我逃了,骊姬肯定会更放肆,到时候父亲的安危就更难保证了。”
还有人劝申生:“那您可以去找大王辩解啊,把骊姬陷害您的事说出来,说不定大王会相信您的!”
申生叹了口气,说:“我父亲现在只相信骊姬的话,我就算去辩解,他也不会相信的。要是我辩解,只会让父亲更生气,说不定还会连累更多的人。”
就这样,申生没有逃跑,也没有辩解,而是选择了自杀。他在蒲城的宫殿里,写下了一封绝笔信,信里说自己没有谋害晋献公和骊姬,是被人陷害的,希望晋献公能明辨是非,好好治理晋国,不要因为自己的死而影响国家大事。然后,他就拔剑自刎了。
《史记·晋世家》里记载了这件事:“骊姬使人置毒酒中,置毒肉中。献公召申生,申生至,骊姬曰:‘酒肉自外来,宜试之。’祭地,地坟;与犬,犬死;与小臣,小臣死。骊姬泣曰:‘太子何忍也!其父而欲弑之,况他人乎?’献公怒,乃诛其傅杜原款。太子闻之,奔新城。献公杀其傅杜原款。或谓太子曰:‘为此药者乃骊姬也,太子何不自辞明之?’太子曰:‘吾君老矣,非骊姬,寝不安,食不甘。即辞之,君且怒之。不可。’或谓太子曰:‘可奔他国。’太子曰:‘被此恶名以出,人谁内我?我自杀耳。’十二月戊申,申生自杀于新城。”
申生的死,让晋国的大臣和百姓都很伤心,很多人都知道申生是被骊姬陷害的,对骊姬的不满越来越深。可骊姬却一点都不担心,因为她的“宫斗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最大的竞争对手申生死了,接下来只要除掉重耳和夷吾,奚齐就能顺利当上太子了。
申生死后,骊姬又把目标对准了重耳和夷吾。她对晋献公说:“大王,申生太子虽然死了,但重耳和夷吾肯定也参与了申生的阴谋,他们肯定也想害您和我,不如把他们也杀了,以绝后患。”
晋献公这时候已经对骊姬言听计从,当即下令:“传我的命令,让重耳和夷吾立刻回都城,要是他们敢抗命,就派兵去抓他们!”
重耳和夷吾接到命令后,知道自己也被骊姬陷害了,他们可不像申生那么“傻”,没有选择自杀,而是选择了逃跑。重耳逃到了翟国(今山西吕梁一带),夷吾逃到了梁国(今陕西韩城一带)。
骊姬见重耳和夷吾跑了,心里有点慌,怕他们以后回来报仇,就又对晋献公说:“大王,重耳和夷吾逃跑了,这说明他们心里有鬼,肯定是参与了申生的阴谋!咱们应该派兵去追杀他们,免得他们以后回来作乱。”
可这时候的晋献公,已经年纪大了,身体越来越差,精力也跟不上了,再加上申生的死让他心里有点愧疚,就没有同意骊姬的提议,只是下令把重耳和夷吾的家人软禁了起来。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病重,他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就把骊姬和奚齐叫到身边,嘱咐大臣荀息:“我快要死了,奚齐还小,以后就拜托你辅佐他当国君,你一定要保护好他们母子。”
荀息跪在地上,郑重地说:“大王放心,我一定会尽全力辅佐奚齐,要是我做不到,就以死谢罪!”
没过多久,晋献公就去世了。骊姬按照晋献公的遗愿,让奚齐继承了国君之位,自己则成了太后,荀息担任相国,辅佐奚齐。
骊姬本以为,自己终于实现了目标,以后就能掌控晋国的大权了。可她没想到,晋献公一死,那些反对她的大臣就再也忍不住了。以里克、邳郑父为首的大臣,早就看不惯骊姬的所作所为,他们觉得骊姬害死了申生,逼走了重耳和夷吾,现在又让年幼的奚齐当国君,肯定会把晋国搞得一团糟。
于是,里克、邳郑父就暗中策划了一场政变。在晋献公的葬礼上,里克率领家丁和士兵冲进灵堂,当场杀死了奚齐。荀息看到奚齐被杀,想拔剑自刎,骊姬赶紧拦住他:“你不能死!奚齐虽然死了,我还有个小儿子卓子,你可以辅佐卓子当国君,只要你能保住卓子,我一定不会亏待你!”
荀息觉得骊姬说得有道理,就又辅佐卓子当了国君。可里克他们并没有善罢甘休,没过多久,里克又率领士兵冲进宫殿,杀死了卓子和荀息。
这时候的骊姬,彻底慌了——她的两个儿子都死了,辅佐她的荀息也死了,她再也没有任何依靠了。里克拿着剑,一步步走向骊姬,愤怒地说:“骊姬,你害死了申生太子,逼走了重耳和夷吾公子,害死了奚齐和卓子,你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今天我就要为晋国的百姓和死去的太子、公子们报仇!”
骊姬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她看着里克手里的剑,又想起了自己从骊戎来到晋国的日子,想起了晋献公对她的宠爱,想起了自己为了让奚齐当太子而做的那些坏事。她后悔了,可现在已经晚了。
最终,骊姬被里克下令处死,死得很惨。《史记·晋世家》里记载:“里克杀奚齐于丧次,献公未葬也。荀息立卓子而葬献公。里克又杀卓子于朝,荀息死之。里克使人迎夷吾于梁,欲立之。”虽然没有直接记载骊姬的死因,但根据其他史料和当时的情况来看,骊姬的结局肯定是被处死了。
骊姬死后,里克派人去梁国迎接夷吾回国,夷吾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当了国君,也就是晋惠公。可晋惠公并不是个贤明的君主,他在位期间,重用奸臣,迫害大臣,还跟秦国闹僵了,导致晋国越来越弱小。直到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晋文公),晋国才重新强大起来,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参考《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