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战斗,打得非常激烈。双方从早上一直打到晚上,大顺军伤亡惨重,李自成见势不妙,只能率领残兵败将,仓皇逃离山海关。吴三桂率领关宁铁骑和清军一起追击,又消灭了大量的大顺军。
山海关之战后,吴三桂彻底投靠了清朝。多尔衮封吴三桂为“平西王”,让他率领大军,跟清军一起攻打大顺军和南明政权。吴三桂也没有辜负多尔衮的期望,他率领大军,先后攻克了北京、西安、南京等重要城市,消灭了大顺军和南明政权的主力。
公元1659年,吴三桂率领大军攻克了云南。当时的清朝,已经基本统一了全国,顺治皇帝封吴三桂为“平西亲王”,让他镇守云南;同时,还封尚可喜为“平南王”,镇守广东;耿继茂为“靖南王”,镇守福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藩”。
吴三桂镇守云南后,权力达到了顶峰。他在云南拥有自己的军队、财政和行政权,几乎成了“土皇帝”。他在云南大肆搜刮财富,兼并土地,还垄断了云南的盐、铁、铜等重要产业,每年都能赚几百万两银子。他还在云南修建了豪华的王府,娶了很多妻妾,生活过得非常奢侈。
不仅如此,吴三桂还在云南培养自己的势力。他任命自己的亲信担任云南的各级官员,还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军队。到了康熙皇帝继位的时候,吴三桂的军队已经达到了十几万人,成为了清朝最大的威胁。
康熙皇帝是个有远见的君主,他知道三藩的存在,迟早会威胁到清朝的统治。于是,他决定削藩。公元1673年,尚可喜请求回辽东养老,康熙皇帝趁机下令,撤销尚可喜的平南王爵位,收回广东的兵权和行政权。耿继茂的儿子耿精忠见尚可喜被削藩,也请求回辽东养老,康熙皇帝同样下令,撤销耿精忠的靖南王爵位,收回福建的兵权和行政权。
吴三桂见尚可喜和耿精忠都被削藩,知道下一个就是自己。他不想失去自己的权力和财富,于是决定起兵反清。公元1673年十一月,吴三桂在云南举起反清大旗,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率领大军向湖南进发。
吴三桂反清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康熙皇帝非常愤怒,他下令削去吴三桂的平西亲王爵位,派大军镇压吴三桂的叛军。一开始,吴三桂的叛军打得还不错,先后攻克了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省份,清军节节败退。吴三桂见形势大好,于是在公元1678年,在湖南衡阳称帝,国号“周”,改元“昭武”。
吴三桂称帝后,并没有得到其他反清势力的支持。相反,很多原本支持他的人,见他称帝,都觉得他有野心,纷纷脱离了他的队伍。而且,吴三桂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战斗力已经大不如前。很多士兵都是临时招募的农民,没有经过正规训练,根本不是清军的对手。
更重要的是,吴三桂称帝后,生活变得更加奢侈。他在衡阳修建了豪华的皇宫,还从各地挑选美女,充实自己的后宫。他还大肆搜刮财富,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老百姓对他也越来越不满。
康熙皇帝见吴三桂的叛军士气低落,于是调整了战略,派大军分几路进攻吴三桂的叛军。清军先后攻克了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省份,吴三桂的叛军节节败退。吴三桂见形势越来越不利,心里非常着急,再加上他年事已高,身体越来越差,很快就病倒了。
公元1678年八月,吴三桂在衡阳病逝,享年67岁。吴三桂死后,他的孙子吴世璠继位,继续率领叛军抵抗清军。可吴世璠年纪还小,没有能力指挥大军,叛军内部也出现了分裂,很多将领纷纷投降清军。
公元1681年,清军攻克了吴三桂的老巢云南昆明,吴世璠自杀身亡,吴三桂的叛军彻底被消灭。至此,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结束。
六、功过评说:从“辽东悍将”到“乱臣贼子”,历史的公正裁决
吴三桂的一生,充满了争议。有人说他是“汉奸”——他背叛了明朝,投降了清朝,帮助清朝消灭了大顺军和南明政权,导致汉族政权的灭亡;也有人说他是“英雄”——他在辽东战场上多次击败后金军队,保卫了明朝的边疆,而且他反清,也是为了反抗清朝的压迫。
其实,吴三桂就是一个典型的“利己主义者”。他一生都在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无论是投降清朝,还是反清,都是为了自己的权力和财富。他在明朝的时候,为了升官发财,不惜贿赂朝廷大臣;他投降清朝,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和地位;他反清,是为了不失去自己的权力和财富。
不过,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吴三桂的历史作用。他在辽东战场上多次击败后金军队,保卫了明朝的边疆,为明朝争取了时间;他帮助清朝消灭了大顺军和南明政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民族融合。
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吴三桂的反复无常,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他投降清朝,导致汉族政权的灭亡;他反清,引发了“三藩之乱”,让老百姓陷入了战乱之中,无数人失去了生命和家园。
在云南昆明,还有吴三桂的王府遗址,每年都有很多人去参观;在山海关,还有“吴三桂冲冠一怒处”的石碑,吸引着很多游客去探寻那段历史。
参考《清史稿》《平吴录》《清太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