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26章 董卓:废帝弑后施暴虐,遗尸作炬臭千年!

第26章 董卓:废帝弑后施暴虐,遗尸作炬臭千年!(2 / 2)

董卓的暴虐行为,引起了天下人的不满。袁绍、曹操、袁术、孙坚等诸侯,纷纷起兵讨伐董卓,组成了关东联军,推举袁绍为盟主,浩浩荡荡地向洛阳进军。

按理说,董卓手里有几万精锐边军,还有李傕、郭汜这样的猛将,只要好好指挥,未必打不过关东联军。可董卓偏偏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

第一个错误是迁都长安。董卓看到关东联军势大,心里有点害怕,就想把都城从洛阳迁到长安(今陕西西安),因为长安离他的老家凉州近,就算打不过联军,也能退回凉州。他不顾官员和百姓的反对,强行下令迁都,还派人把洛阳城里的宫殿、寺庙、民房全部烧毁,把洛阳变成了一片废墟。老百姓被迫跟着迁都,一路上饿死、累死、被士兵杀死的人不计其数,尸体堆满了道路。《后汉书·董卓传》里记载:卓即差铁骑五千,遍行捉拿洛阳富户,共数千家,插旗头上,大书反臣逆党,尽斩于城外,取其金赀。尽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前赴长安。每百姓一队,间军一队,互相拖押;死于沟壑者,不可胜数。又纵军士淫人妻女,夺人粮食;啼哭之声,震动天地。这段记载,把董卓迁都时的残暴描绘得栩栩如生。

第二个错误是自毁长城。关东联军虽然声势浩大,但内部矛盾重重,诸侯们都想保存实力,没人真的想跟董卓拼命,只有孙坚率领的军队真刀真枪地跟董卓打了几场,还打败了董卓的大将华雄(不是关羽杀的,历史上华雄是被孙坚杀死的)。董卓本来应该集中兵力对付孙坚,可他却因为跟吕布的矛盾,杀了自己的义子兼猛将吕布的干爹丁原,还把丁原的军队收编到自己手下。吕布虽然投靠了董卓,但心里一直怨恨董卓,这为后来吕布杀董卓埋下了伏笔。

更可笑的是,董卓迁都长安后,不仅没有反思自己的错误,反而更加沉迷酒色,修建了豪华的(相当于现在的豪华别墅),里面藏了几万斛粮食和无数的金银财宝,还选了几百个美女住在里面。他甚至跟手下说:就算天下大乱,我也能在郿坞里住一辈子。这哪里像是个打仗的相国,分明就是个只想享乐的土皇帝。

关东联军看到董卓迁都长安,也失去了讨伐的动力,诸侯们开始互相攻打,争夺地盘,关东讨董最后不了了之。董卓虽然暂时保住了性命,却因为迁都和暴虐,失去了民心和军心,手里的好牌被他打得稀烂。

董卓在长安的暴虐,让朝廷官员们忍无可忍,尤其是司徒王允,一直在暗中策划除掉董卓。王允知道董卓身边有个义子吕布,吕布虽然勇猛,但跟董卓有矛盾(董卓曾经因为小事,用手戟扔吕布,差点杀了他;而且吕布还跟董卓的婢女私通,心里一直害怕被董卓发现),就想拉拢吕布,一起除掉董卓。

王允找到吕布,先是跟他聊家常,然后话锋一转,说:董卓残暴不仁,天下人都想杀了他,你跟着他,迟早会被他害死。不如咱们一起杀了董卓,为国除害,还能留个千古美名。吕布一开始有点犹豫,说:我跟董卓是义子,杀了他是不是有点不道德?王允笑着说:你姓吕,他姓董,本来就不是一家人,他用手戟扔你的时候,可没把你当义子。

吕布被王允说动了,答应跟王允一起除掉董卓。公元192年四月,汉献帝在未央宫举行朝会,王允和吕布提前埋伏好了士兵。董卓坐着马车来上朝,刚到宫门,吕布的亲信李肃就冲了上去,举刀要杀董卓。董卓吓得大喊:吕布何在?吕布从后面走出来,手里拿着诏书,说:奉诏讨贼臣董卓!董卓这才知道自己被吕布卖了,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吕布就一刀砍死了他。

董卓死后,长安的老百姓高兴得不得了,纷纷涌上街头,唱歌跳舞,还把董卓的尸体拖到街上,点了一把火,把董卓的肚脐当灯芯,烧了几天几夜。《后汉书·董卓传》里记载:乃尸卓于市。天时始热,卓素充肥,脂流于地。守尸吏然火置卓脐中,光明达曙,如是积日。意思是董卓的尸体被放在街上,当时天气热,董卓长得胖,脂肪流到地上,守尸的官吏把火放在董卓的肚脐里,火光一直亮到天亮,烧了好几天——可见老百姓有多恨董卓。

董卓的弟弟董旻、侄子董璜,还有董卓的家人,也被吕布和王允杀得一干二净,董卓的势力瞬间土崩瓦解。本来以为杀了董卓,长安就能恢复平静,可王允和吕布没想到,董卓的旧部李傕、郭汜等人,竟然率领大军杀回了长安,把长安又变成了人间地狱。

董卓死后,他的旧部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人,本来想向朝廷投降,可王允却不同意,还想把他们全部杀死。李傕、郭汜等人吓得要死,本来想解散军队,逃回凉州,可谋士贾诩给他们出了个主意:咱们要是解散军队,一个小亭长就能抓住咱们,不如率领大军杀回长安,为董卓报仇,要是成功了,就能掌控朝廷,要是失败了,再逃也不晚。

李傕、郭汜等人觉得贾诩说得有道理,就率领几万大军,向长安进军。沿途的官员和百姓,要么投降,要么被杀死,军队很快就壮大到了十几万人。吕布率领军队抵抗,可他的军队根本不是李傕、郭汜的对手,很快就被打败,吕布只能带着几百人逃出长安,王允也被李傕、郭汜杀死。

李傕、郭汜占领长安后,比董卓还要暴虐。他们不仅纵容士兵烧杀抢掠,还把汉献帝当成了傀儡,互相争夺权力,甚至带兵在皇宫里打了起来,把皇宫搞得乱七八糟。汉献帝和宫女、大臣们吓得躲在宫里,连饭都吃不上,只能靠官员们偷偷送点粮食过日子。《后汉书·董卓传》里说:傕、汜斗长安中,傕复移帝幸其营,遂烧宫殿、官府、民宅,一时荡尽。帝使杨彪等十余人和傕、汜,汜不从,遂留质公卿。意思是李傕和郭汜在长安里打仗,李傕把汉献帝劫持到自己的军营里,还烧毁了宫殿、官府和民房,汉献帝派杨彪等人去调解,郭汜不同意,还把大臣们扣留下来当人质——长安彻底变成了人间炼狱。

后来,李傕、郭汜因为权力斗争,互相攻打,长安的百姓死伤无数,关中地区(今陕西中部)变得荒无人烟。而关东的诸侯们,也因为没有了董卓这个共同的敌人,开始互相攻伐,天下彻底陷入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可以说,董卓虽然死了,但他留下的烂摊子,让东汉末年的乱世更加混乱,他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汉末祸根。

《后汉书》的作者范晔评价董卓:董卓初以虓虎之勇,拥强兵,据要地,睥睨天下,然终以残暴亡身,祸及汉室,遂使生灵涂炭,社稷丘墟。意思是董卓一开始靠着勇猛,手握强兵,占据要地,看不起天下人,可最后因为残暴而死,给汉朝带来了灾祸,让老百姓受苦,国家变成了废墟——这个评价非常客观,准确地指出了董卓的罪行和后果。

其实,董卓本来有机会成为救世之臣。如果他在进京后,能安抚百姓,重用人才,联合诸侯稳定天下,或许能成为东汉的中兴之臣。可他偏偏选择了最残暴、最短视的道路,最终落得个身死族灭、遗臭千年的下场。

参考《后汉书》《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