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207章 元顺帝:曾有革新图振作,终因弊积叹飘零

第207章 元顺帝:曾有革新图振作,终因弊积叹飘零(2 / 2)

顺帝看着眼前的烂摊子,心态也崩了——我明明努力过了,为啥还是这样?既然管不好,那不如不管!于是,他开始放飞自我,把朝政扔给太子和权臣,自己躲在皇宫里搞“兴趣爱好”。

顺帝的“业余生活”有多离谱?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 他是个“建筑大师”,亲自设计皇宫里的宫殿,还改进了建筑工具,搞出了“自鸣钟”“宫漏”这些新奇玩意儿,要是生在现代,说不定能拿个“工业设计奖”。

- 他还喜欢“角色扮演”,跟宫女太监在皇宫里模仿民间集市,自己当“小贩”,让别人来买东西,玩得不亦乐乎。这哪儿像个皇帝,简直是“皇宫版过家家”。

- 更荒唐的是,他还跟西域僧人学“房中术”,把皇宫搞得乌烟瘴气。大臣们看不下去,劝他别玩了,赶紧管管国事,他却怼回去:“天下这么大,有你们管着呢,我操那心干啥?”活脱脱一副“摆烂”姿态。

《元史》里吐槽他:“帝方溺于娱乐,不恤政务,而群小用事,朝政日非。”这时候的顺帝,早就忘了自己刚登基时的雄心壮志,成了名副其实的“甩手掌柜”。

顺帝这边“摆烂”,朱元璋那边却在“疯狂发育”。1356年,朱元璋攻占南京,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1367年,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率军北伐,目标直指元朝大都。这时候的元朝,已经没啥抵抗力了——军队战斗力低下,官员互相拆台,老百姓早就盼着改朝换代。

1368年八月,徐达的大军兵临大都城下。这时候的顺帝,终于慌了——之前的“淡定”全是装的,真到了亡国的时候,他比谁都害怕。大臣们劝他坚守大都,跟明军拼了,可顺帝心里清楚:“就咱这堆烂兵,跟明军打,纯属送人头。”

于是,他干了一件让元朝皇室颜面扫地的事——半夜带着太子、后妃,从大都的健德门出逃,一路往北跑回了蒙古草原。《元史》记载:“闰七月丙寅,帝御清宁殿,集三宫后妃、皇太子、皇太子妃,同议避兵北行。……丁丑,车驾出健德门,率三宫后妃、皇太子、皇太子妃北走。”

顺帝这一跑,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彻底结束了——从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到1368年顺帝北逃,刚好98年,差两年就满百年。而顺帝,也成了元朝最后一位在中原称帝的君主,后来蒙古人在草原上给他上了个庙号“惠宗”,但明朝这边不承认,只叫他“元顺帝”,意思是“顺应天命,主动退位”,算是给了他点面子。

顺帝逃到草原后,日子也不好过——他想重建蒙古帝国,可手下的人早就没了斗志,加上明朝军队时不时来草原“扫荡”,他只能在颠沛流离中苟延残喘。1370年,顺帝在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病死,享年51岁。他的儿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继续跟明朝对抗,但蒙古帝国再也回不到以前的辉煌了。

聊到这儿,估计有人会问:元朝灭亡,全是顺帝的错吗?其实还真不是。顺帝虽然后期“摆烂”,但元朝的灭亡,早就埋下了伏笔:

首先,元朝的“民族政策”太坑——把人分成四等,蒙古人、色目人高人一等,汉人和南人被打压,这就导致民族矛盾一直很尖锐,老百姓心里早就憋着气。

其次,元朝的“财政制度”烂到根——朝廷花钱大手大脚,还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严重,老百姓手里的钱跟废纸一样,日子过不下去,不造反才怪。

最后,元朝皇室的“内斗”太频繁——从忽必烈死后,元朝几乎没出过几个能镇住场子的皇帝,皇位之争一波接一波,大臣们只顾着争权夺利,没人关心国家死活。

参考《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