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190章 夏崇宗李乾顺:传奇一生少年天子的逆袭之路

第190章 夏崇宗李乾顺:传奇一生少年天子的逆袭之路(1 / 2)

三岁登基承大统,幼龄怎敌乱权汹。

忍观外戚专朝政,暗蓄雄心待势浓。

联辽和宋谋发展,兴文重教启儒风。

开疆拓土功勋着,圣文英名史册封。

西夏天安礼定二年(公元1086年),这一年,对于西夏来说,发生了一件大事。年仅三岁的李乾顺,在父亲夏惠宗李秉常病逝后,懵懵懂懂地登上了皇位。你想想,一个三岁的小娃娃,能懂啥国家大事啊?可没办法,谁让他生在帝王家呢,这皇位就这么稀里糊涂地砸到了他头上。

这时候的李乾顺,还处在“奶娃子”阶段,连话都说不利索,更别说处理朝政了。于是乎,朝政大权自然而然地就落到了他的母亲梁太后和舅舅梁乙逋手里。这梁氏一族,可算是找到了掌权的好机会,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在朝堂上作威作福。

梁太后和梁乙逋掌权之后,西夏可就热闹了。这俩人野心勃勃,整天想着打仗扩张领土,今天跟宋朝打,明天跟吐蕃打,把个国家搅得鸡飞狗跳。而且他们还重用自己的亲信,搞得朝堂上乌烟瘴气,贪污腐败成风,政治那叫一个黑暗。军队呢,也被折腾得疲惫不堪,战斗力直线下降。老百姓就更惨了,整天生活在战火之中,吃不饱穿不暖,苦不堪言。

李乾顺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慢慢长大,虽然年纪小,但他心里可跟明镜似的,知道自己这个皇帝就是个摆设,权力都在母亲和舅舅手里。他看着国家被他们搞得乱七八糟,心里别提多着急了,可自己又没有实权,只能干着急没办法,每天都在盼着能快点长大,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

好不容易,李乾顺熬到了十六岁。这十六岁,在古代可算是成年了,也该亲政了。可梁氏一族哪能轻易把权力交出来啊,他们还想继续掌权呢。不过,老天爷好像站在了李乾顺这边,给了他一个机会。

西夏天佑民安五年(公元1094年),梁乙逋和梁太后之间居然起了内讧。这梁乙逋觉得自己功劳大,想独揽大权,梁太后可不乐意了,毕竟她才是太后,哪能让梁乙逋骑到自己头上。这俩人就开始明争暗斗,最后梁乙逋竟然阴谋发动叛乱。结果,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被大首领嵬名阿吴、仁多保忠、撒辰等人聚集部众给诛杀了。这一下,梁氏一族的势力可算是被削弱了不少,李乾顺也看到了亲政的希望。

西夏永安元年(公元1098年),梁太后还不死心,带着李乾顺御驾亲征,统领40万兵力攻打宋朝的平夏城。这梁太后也是够自信的,觉得自己能拿下平夏城,可现实却给了她狠狠一巴掌。宋军防守严密,再加上西夏军队运气不好,遭遇了狂风飞沙,这仗根本没法打,只能退兵。这一战,让梁太后的威望大减,也让李乾顺更加看清了梁氏一族的无能。

西夏永安二年(公元1099年)正月,辽国也看不下去梁太后的所作所为了。这辽国一直和西夏关系密切,梁太后这么瞎折腾,对辽国也没好处。于是,辽国派遣使者前往西夏,用毒酒把梁太后给毒死了。这下,李乾顺终于摆脱了梁氏一族的控制,在辽国的支持下,开始亲理朝政。

李乾顺亲政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吏治。他深知,朝堂上那些贪污腐败、无能的官员,是国家发展的绊脚石,必须得清理掉。于是,他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把那些靠关系上位、不办实事的官员统统撤职,选拔了一批有才能、正直的官员来充实朝堂。这一下,朝堂上的风气为之一新,官员们都不敢再像以前那样胡作非为了。

在经济方面,李乾顺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降低赋税,减轻老百姓的负担,让老百姓能够安心种地。同时,他还重视农桑,兴修水利,开垦荒地,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在他的努力下,西夏的经济逐渐恢复,老百姓的生活也慢慢好了起来。

除了内政,李乾顺还特别注重文化建设。他深知,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只有文化繁荣了,国家才能真正强大。于是,他大力倡导汉族文化,在蕃学之外,特地创建“国学”(即汉学),设置教授职位,招收三百名弟子,并设立养贤屋以提供给他们粮食。这一举措,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也促进了西夏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