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朝堂刚稳定点,那边又有麻烦了。之前造反的契丹人,在萧窝斡的带领下,势力越来越大,成了完颜雍的心腹大患。壬辰,完颜雍任命右副元帅完颜谋衍率领军队讨伐萧窝斡。这萧窝斡可不是个好对付的角色,他带着契丹军队,东奔西跑,和金军打起了游击战。
完颜谋衍带着大军追了好久,才在长泺追上萧窝斡。双方一交战,打得那叫一个昏天黑地。一开始,金军还占了上风,可萧窝斡这小子狡猾得很,瞅准机会就突围跑了。完颜谋衍也不着急追,在后面慢悠悠地跟着,气得完颜雍不行。
他赶紧派了仆散忠义去代替完颜谋衍当主帅。仆散忠义一到,就改变战术,带着军队昼夜兼程,终于在袅岭西陷泉追上了萧窝斡。这一战,仆散忠义身先士卒,鼓舞了金军士气,把萧窝斡打得落花流水,萧窝斡带着几个残兵败将,慌慌张张地往奚部逃去。
后来,萧窝斡被自己的手下抓住,献给了金军,这场契丹叛乱总算是平定了。完颜雍知道后,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这下可以专心搞国家建设了。
解决了内部叛乱,完颜雍又把目光投向了和宋朝的关系。之前海陵王南伐,宋金两国打得不可开交,百姓苦不堪言。完颜雍可不想再打下去了,他派人去和宋朝谈判。
宋朝那边也被战争拖得疲惫不堪,双方一拍即合,开始和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双方签订了“隆兴和议”。这和议规定,宋不再向金称臣,改为叔侄关系;岁贡改为岁币,而且数量也减少了;双方疆界维持绍兴和议时的状态。
这和议一签,宋金两国之间迎来了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完颜雍就趁着这个机会,在国内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他减免百姓的赋税,鼓励农民开垦荒地,还兴修水利,让老百姓的日子慢慢好起来。金国的经济开始复苏,人口也逐渐增加,国家慢慢走上了正轨。
完颜雍这人,可不满足于国家仅仅稳定,他还有更大的抱负,那就是让金国走向繁荣昌盛。于是,他开始在国内推行一系列改革。
在政治上,他整顿吏治,选拔人才不论出身,只要有才能就任用。他还经常亲自考察官员,对于贪污腐败、无能之辈,毫不留情地撤职查办。有一次,他听说一个县令贪污受贿,鱼肉百姓,立马派人去调查,查证属实后,直接把这县令革职查办,还把他的罪行公布于众,警示其他官员。这一下,官场风气为之一新,官员们都不敢再胡作非为了。
在经济上,他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他还鼓励商业发展,减少商业税,让市场活跃起来。金国的手工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尤其是纺织业和陶瓷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在国内畅销,还远销国外。
在文化上,他可有点纠结。一方面,他大力推广儒家文化,完善科举制度,选拔汉族人才,用儒家思想来治理国家。他自己汉语说得贼溜,经常引经据典教育大臣,还亲自给太子讲《资治通鉴》。另一方面,他又担心女真族被汉化,失去本民族的特色和勇武精神。于是,他下令恢复猛安谋克骑射传统,定期组织大型狩猎和骑射考核,贵族子弟必须参加,成绩还和工资、升职挂钩。射得差的,不仅罚钱,还丢人。一时间,贵族们都哭着找弓箭教练,忙着练习骑射。他还要求重要国宴必须穿女真传统服饰,奏乐唱歌必须用女真语,可宴会流程礼仪规矩又按汉人的来,祭祀祖宗用女真萨满仪式,祭孔又用儒家礼法——这混搭风玩得挺溜,既保住了女真的根,又不耽误学汉人的好东西。
在民族政策上,完颜雍更是个明白人。他知道金国地盘上民族多,光靠打压不行,得搞团结。他规定契丹人、汉人、渤海人只要有本事,照样能当官,还能和女真人通婚。有个汉人官员叫梁肃,因为会理财,被他一路提拔到参知政事,成了核心班子成员。契丹人移剌道,原本是个小官,因为清廉能干,最后做到了宰相。这下各族人都服了,觉得跟着这位皇帝有奔头,国家自然就稳了。
完颜雍这皇帝当得,一点都不轻松,简直就是个“工作狂”。他每天天不亮就起,批阅奏折到深夜,有时候饭都顾不上吃。大臣们劝他歇会儿,他总说:“老百姓还在地里忙活呢,我这点累算啥?”
他不光勤奋,还特别节俭,堪称金国“最抠门皇帝”。宫里的地毯用旧了,他让人缝缝补补接着用,不许换新的。有回太子想给东宫添点新家具,他瞪着眼说:“旧的能使就别换,你当皇帝儿子就该铺张?”连自己的衣服,都是洗了又洗,打了补丁还在穿。
有一年大旱,他带头吃素,每天就喝点粥,还跑到郊外祈雨,跪在太阳底下暴晒,直到下雨才起来。大臣们心疼他,给他打伞,他还不让:“老百姓盼雨盼得焦头烂额,我这点罪算什么?”就冲这份心,老百姓能不拥护他吗?
他对贪官污吏那叫一个狠。有个叫李通的官员,贪污了几百贯钱,被他发现后,直接拉到集市上斩首示众,还把他的家产全充公了。他常说:“当官的要是敢拿百姓的钱,我就让他没好下场!”吓得那些想伸手的官员赶紧把爪子缩了回去。
别看完颜雍治国时铁面无私,在家里也是个重感情的人。他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发妻乌林答氏,当年为了保全他,被逼自杀,成了他心里永远的痛。当了皇帝后,他再也没立过皇后,后宫也没啥美人,心里就装着乌林答氏一个。
他对儿子们要求也严。有回太子完颜允恭出去打猎,踩坏了老百姓的庄稼,被他知道后,狠狠骂了一顿:“你是未来的皇帝,老百姓的庄稼就是命根子,你怎么能这么不懂事?”罚太子去给老百姓赔罪,还让他闭门思过三天。
不过他也不是光会骂,对孩子们的教育很上心。他请了最好的老师教儿子们读书、骑射,还经常亲自监督他们学习。有回小儿子完颜允济射箭没射中,哭丧着脸,他没骂,反而拿起弓示范:“你看,拉弓要稳,瞄准要准,心别慌。”手把手教到儿子射中为止。
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完颜雍已经六十五岁了,身体大不如前,但他还是照样天天上朝,处理国事。大臣们劝他退休享福,他摇摇头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得为国家办事。”
这年正月,他病倒了,躺在床上还惦记着边境的防务,拉着宰相徒单克宁的手说:“北边的蒙古人要防着点,别让他们闹事。还有,老百姓的赋税别太重,让他们好好过日子。”徒单克宁一边哭一边点头。
正月初二,这位当了二十九年皇帝的“小尧舜”,在中都皇宫里闭上了眼睛。临终前,他留下遗诏,让皇太孙完颜璟继位,还嘱咐丧事从简,别打扰老百姓。
《金史》里评价他:“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号称‘小尧舜’,此其效也。”这话一点不假,他在位的二十九年,金国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大定之治”,这可是金国最黄金的时代。
回头看看完颜雍的一生,从被海陵王猜忌的落难王子,到临危受命的开国之君,再到开创盛世的中兴之主,他就像一个高明的棋手,在复杂的局势中步步为营,既保住了女真的根基,又吸收了汉人的智慧,把一个动荡不安的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他不搞虚头巴脑的东西,就认一个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所以他勤俭、勤政、爱民,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为君者,当以民为天”的道理。虽然他也有纠结的时候,想保住女真本色又怕跟不上时代,但总的来说,他做到了平衡,做到了让大多数人满意。
这样的皇帝,难怪会被后人称为“小尧舜”,难怪他的故事能在历史长河中流传至今。他告诉我们,不管是哪个民族的领袖,只要心里装着百姓,脚踏实地做事,就能留下好名声,就能被历史记住。完颜雍的一生,就像他所处的“大定”年号一样,安定、稳固,也闪耀着属于那个时代的独特光芒。
参考《金史》《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