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176章 辽道宗耶律洪基:在盛世余晖与乱世阴霾间徘徊的契丹君主

第176章 辽道宗耶律洪基:在盛世余晖与乱世阴霾间徘徊的契丹君主(2 / 2)

平定重元之乱,是耶律洪基统治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场叛乱的成功平定,不仅扞卫了他的皇权尊严,也让他在辽国的威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让他深刻认识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为他日后的统治敲响了警钟。

平定重元之乱后,耶律洪基论功行赏,将耶律乙辛晋升为北院枢密使、加封魏王、赐“平乱功臣”。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看似忠心耿耿的臣子,竟然是一个隐藏得极深的大奸大恶之人,日后会给他带来无尽的灾难。

耶律乙辛掌握大权后,开始露出了他的真面目。他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将朝堂搞得乌烟瘴气。只要是不顺从他的人,都会遭到他的迫害和打压。他的势力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了辽国朝堂上的一股强大势力,甚至连耶律洪基都对他有所忌惮。

而此时的耶律洪基,却逐渐沉迷于佛教和游猎,对朝政渐渐疏于管理。他笃信佛教,广印佛经和建筑寺塔,劳民伤财,使得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同时,他也热衷于游猎,经常带领群臣外出打猎,一去就是好几天,甚至数月不归。在他游猎期间,朝政大权几乎都落入了耶律乙辛的手中,这无疑给了耶律乙辛更大的权力空间,让他能够更加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

在耶律乙辛的种种恶行中,最令人发指的当属他诬陷皇后萧观音与伶人赵惟一私通的事件。皇后萧观音,是一位才貌双全、温良贤惠的女子,她好音乐,善作诗,经常劝诫耶律洪基少游猎多理政。然而,她的这些善意的劝谏,不仅没有得到耶律洪基的理解和支持,反而让耶律洪基对她逐渐产生了厌烦和冷落之情。

耶律乙辛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利用萧观音的寂寞和苦闷,设计陷害她。他指使他人伪造了一首《十香词》,诬陷萧观音与赵惟一私通,淫乱后宫。耶律洪基竟然不辨真伪,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没有进行任何调查核实,就相信了耶律乙辛的谗言。他下令将赵唯一灭族,赐皇后自尽身亡。可怜的萧观音,就这样含冤而死,成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大康三年(公元1077年),耶律乙辛的罪恶行径还在继续。他又将黑手伸向了太子耶律浚。太子耶律浚为人正直,聪明睿智,他对耶律乙辛的专权乱政十分不满,经常在耶律洪基面前表达自己的看法。这让耶律乙辛感到了极大的威胁,于是他决定先下手为强,诬陷太子谋反。

耶律洪基再次轻信了耶律乙辛的谗言,他不顾太子的百般申辩,将太子囚禁了起来。不久之后,耶律乙辛派人暗杀了太子,并谎报太子病死。为了灭口,他还杀死了太子的妻子。就这样,耶律乙辛在辽国朝堂上一手遮天,制造了一起又一起的人间惨剧,使得辽国的政治局势变得愈发黑暗和混乱。

随着时间的推移,耶律乙辛的种种恶行逐渐引起了一些正直大臣的不满和反抗。他们纷纷向耶律洪基揭露耶律乙辛的罪行,希望他能够清醒过来,严惩奸臣。在这些大臣的不断劝谏下,耶律洪基终于开始对耶律乙辛产生了怀疑,并逐渐察觉到自己上了当。

大康七年(公元1081年),耶律洪基终于下定决心,废黜了耶律乙辛及其党羽。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统治,反思自己的过错,力图挽回辽国的颓势。为了弥补自己曾经的过错,他追封故太子耶律浚为昭怀太子,以天子礼改葬,表达了他对太子的愧疚和思念之情。

在政治上,耶律洪基开始整顿吏治,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考核,严厉打击贪污腐败现象。他重新选拔任用了一批有才能、有品德的官员,希望能够重振朝纲,恢复辽国的政治清明。同时,他也开始关注民生,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鼓励百姓发展生产,努力改善百姓的生活。

在外交方面,耶律洪基坚持对宋通好,临终前仍不忘嘱咐子孙“切勿生事”。他深知,和平对于辽国和宋朝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战争只会给两国百姓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灾难。因此,他一直致力于维护宋辽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为两国的发展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然而,尽管耶律洪基在晚年做出了种种努力,但由于之前耶律乙辛的长期专权乱政,辽国的统治根基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国力也逐渐衰弱。他的这些努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些社会矛盾,但已经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辽国走向衰落的命运。

寿昌七年(公元1101年)正月,耶律洪基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他在混同江行宫病逝,终年七十岁。这位曾经在辽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皇帝,就这样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耶律洪基在位长达46年,这46年里,他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见证了辽国的兴衰荣辱。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既有初登皇位时的意气风发,也有平定叛乱时的果敢坚毅;既有被奸佞蒙蔽时的昏庸糊涂,也有晚年觉醒时的努力挽回。

他的功绩不可忽视。他在即位初期,推行“清宁之治”,延续辽朝与北宋的和平外交,维持了澶渊之盟框架下的稳定,为两国百姓带来了长期的和平与安宁。他重视儒学,推崇佛教,广建佛寺,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他还编修《清宁集》,推动契丹文与汉文双语教育,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

然而,他的过错也同样明显。他忠奸莫辨,在耶律乙辛的蒙蔽下,赐死皇后萧观音,又软禁并杀害太子耶律浚,导致皇室内部矛盾激化,朝局动荡不安。他过度崇奉佛教,虚耗国力,使得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他的这些过错,无疑加速了辽国的衰落,成为了他一生无法抹去的污点。

正如历史所评价的那样:“辽之亡兆于道宗。”耶律洪基的统治,是辽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他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思考和启示。他的故事,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段传奇,让我们在回顾这段历史时,不禁感叹世事的无常和命运的捉弄。

参考《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