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次,耶律璟听说有个叫耶律敌烈的贵族,家里藏了不少钱财,就以“谋反”的罪名把耶律敌烈抓了起来,抄了他的家,还把他的家人全部处死。其实耶律敌烈根本没谋反,就是因为家里有钱,被耶律璟给盯上了。《辽史》里说他“嗜杀不已,左右多以非罪死”,可见当时的朝堂有多恐怖,大臣们每天上朝前,都要跟家人告别,生怕自己再也回不来了。
耶律璟不光杀人,还喜欢搞“酷刑”。他发明了一种叫“炮烙”的刑罚,就是把人绑在烧红的铜柱子上,看着人被活活烫死,他还觉得“有意思”;还有一种叫“铁梳”的刑罚,用铁做的梳子把人的皮肉梳下来,场面惨不忍睹。大臣们多次劝他“废除酷刑,仁政爱民”,可耶律璟根本不听,还说“我是皇帝,想怎么罚就怎么罚,你们管得着吗?”
耶律璟对杀人上瘾,对治国却完全“摆烂”。他在位的十九年里,除了睡觉、喝酒、打猎、杀人,几乎没干过一件正经事,大辽的朝政被他搞得一团糟。
首先是官员选拔,完全看耶律璟的心情。他选拔官员,不看能力,不看品德,就看谁会陪他喝酒,谁会拍他的马屁。有个叫耶律夷腊葛的人,没什么本事,就是酒量特别大,每次都能陪耶律璟喝到最后,耶律璟一高兴,就封他为“政事令”(相当于宰相),结果耶律夷腊葛上任后,除了喝酒什么都不会,把朝堂搞得乌烟瘴气。
其次是经济,耶律璟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他为了满足自己喝酒打猎的需求,大肆搜刮百姓的钱财,赋税一年比一年重,很多百姓因为交不起税,只能逃到深山老林里躲起来。《辽史》里记载当时“民多流亡,田野荒芜”,可耶律璟根本不在乎,照样每天喝酒打猎,还说“百姓饿不饿关我什么事,我有酒喝有肉吃就行”。
最要命的是军事,耶律璟在位时,辽朝的军事力量直线下降。本来辽朝的骑兵很厉害,可耶律璟天天让士兵陪着他打猎喝酒,士兵们根本没机会训练,战斗力越来越差。当时后周的柴荣(周世宗)正在北伐,收复了不少被辽朝占领的土地,辽朝的将领们急得不行,纷纷上书请求耶律璟派兵支援,可耶律璟要么在睡觉,要么在喝酒,根本不管边境的安危,还说“丢几块破地怕什么,反正我们草原大得很”。
大臣们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联合起来劝耶律璟“振作起来,好好治国”,耶律璟被劝得烦了,就下了一道圣旨:“以后谁再敢劝我理政,就砍谁的头!”这下没人敢再劝了,大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辽一步步走向衰落。
不过耶律璟也不是完全“一无是处”,他在位时,虽然没干过什么好事,但也没主动挑起大规模的战争,除了跟后周有点小摩擦,辽朝和其他国家的关系还算稳定。当然,这不是因为他“爱好和平”,而是因为他懒得打仗——打仗多累啊,哪有喝酒睡觉舒服?
耶律璟的荒唐统治,早就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可因为他太残忍,没人敢轻易反抗。但人总有“作死”到尽头的时候,耶律璟最终还是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而且死得特别窝囊。
应历十九年(公元969年)正月,耶律璟像往常一样,带着大队人马去怀州打猎。这次打猎很顺利,他打到了一只大熊,高兴得不得了,当场就下令在野外摆酒庆祝,从晚上喝到半夜,喝得酩酊大醉,还不忘对身边的人说:“今儿打得痛快,明天接着打,再打一只大熊,我就封它为‘熊将军’!”
喝到半夜,耶律璟醉醺醺地回到营帐,突然觉得饿了,就叫身边的厨子辛古给他做“醒酒汤”。辛古赶紧去做,可耶律璟等了一会儿,觉得太慢,就发起了酒疯,骂道:“你这狗奴才,想饿死老子是不是?等会儿做不好,我就把你剁了喂熊!”
辛古听了,吓得魂都快没了。他知道耶律璟说到做到,以前有多少厨子因为一点小事就被杀了,自己这次肯定也难逃一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辛古偷偷找到了和自己关系好的几个侍卫——近侍小哥、盥人花哥,还有厨师魏三,跟他们说了自己的想法:“陛下天天杀人,我们早晚都是死,不如今天就杀了他,拼一把!”
这几个人早就被耶律璟折磨得苦不堪言,一听辛古的提议,当场就同意了。他们趁着耶律璟醉得不省人事,偷偷摸进营帐,用耶律璟自己的佩刀,把这位“睡王”给砍死了。一代“摆烂皇帝”,就这么死在了自己的厨子和侍卫手里,死的时候才三十九岁,连个庙号都没来得及定,后来辽朝的大臣们给他上了个谥号“穆宗”,“穆”在谥号里有“布德执义”的意思,可谁都知道,这就是个“安慰奖”——耶律璟这辈子,哪有什么“布德执义”?
耶律璟死后,辽朝的大臣们赶紧拥立他的侄子耶律贤(辽景宗)为帝,才算稳定了局势。辽景宗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下令处死辛古等人,为耶律璟“报仇”,但私下里,很多人都觉得辛古等人是“为民除害”。
《辽史》在评价耶律璟时,说他“荒耽于酒,畋猎无厌,嗜杀不已,天下愁怨”,还说“辽之亡,盖始于穆宗”。虽然辽朝最终灭亡是在一百多年后,但耶律璟的荒唐统治,确实给辽朝埋下了衰败的种子——他把朝政搞乱了,把人心搞散了,把军事搞弱了,大辽就像一棵被蛀空的大树,虽然还没倒,但已经经不起风吹雨打了。
耶律璟的一生,是荒诞的一生,也是可悲的一生。他本来可以当一个合格的皇帝,守住辽朝的江山,可他却选择了“摆烂”,把皇帝当成了“玩乐工具”,最终落得个“身死国乱”的下场。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身处什么位置,都不能随心所欲,不负责任。皇帝有皇帝的责任,大臣有大臣的责任,普通人有普通人的责任。如果像耶律璟那样,只知道贪图享乐,不顾他人的死活,最终只会自食恶果。
参考《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