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阳城下,契丹军和后唐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耶律德光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在战场上指挥若定,就像一位威风凛凛的战神。契丹军队在他的指挥下,如猛虎下山般勇猛无畏,把后唐军打得落花流水。最终,后唐军队大败,石敬瑭成功建立了后晋。
石敬瑭为了感谢耶律德光,不仅割让了幽云十六州,还每年送帛30万匹,并且自称儿皇帝。这一下,耶律德光可赚大了,契丹不仅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和土地,还在中原地区有了立足之地,势力范围一下子向南扩展到了中原王朝北部的屏障地带,从此在中原地区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大增 。
但游牧民族与农耕文明的蜜月期总是短暂的。石敬瑭死后,他的侄子石重贵继位。石重贵可不像他叔叔那么听话,他在给契丹的表文中称孙不称臣,这让耶律德光很生气,觉得石重贵这是不把他放在眼里。两国关系一下子就恶化了,战争的阴云再次笼罩。
从公元944年开始,耶律德光多次兴师伐后晋。这一打,就是好几年,双方打得难解难分,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物力,就像两个拳击手,在擂台上拼命地挥拳,谁也不肯先倒下。在战争初期,契丹军队虽然勇猛,但后晋军队也不甘示弱,凭借着坚固的城池和顽强的抵抗,让契丹军队吃了不少苦头。耶律德光的军事指挥也出现了一些失误,有一次甚至差点落单,自己骑着骆驼被晋军追了老远,那场面,想想都觉得狼狈,后来有人还调侃他是“骆驼战神”,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他在这场战争中遇到的困难。
不过,耶律德光并没有放弃。他不断调整战略,重新组织兵力,继续进攻。终于,在公元946年,契丹军队取得了重大胜利,后晋军队溃败。第二年正月,辽军攻破开封,俘虏了后晋末帝,后晋灭亡。耶律德光终于实现了他入主中原的梦想,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举行了即位仪式,改国号契丹为辽,改元大同 。
耶律德光虽然占领了中原,但他没想到,这只是麻烦的开始。契丹军队在中原的统治非常残暴,他们强征中原人民的粮草,强掠中原人民的财富,把中原百姓当成了待宰的羔羊。士兵们在城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老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契丹军队那是恨之入骨。
而且,耶律德光也没有处理好与中原各藩镇的关系。他扣留了各藩镇节度使,以为这样就能控制住地方,可没想到,这反而使得地方动乱无人去压制,局势逐渐失控。那些藩镇们一看自己的老大被抓了,纷纷起兵反抗,中原大地一下子陷入了一片混乱。
更糟糕的是,辽军在中原的所作所为,让中原人民纷纷起义反抗。他们组成了各种义军,与契丹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这些义军虽然装备简陋,但他们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作战非常勇猛。契丹军队在中原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到处都是敌人,防不胜防。
在这种情况下,耶律德光的统治摇摇欲坠。他这才意识到,统治中原可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这里的文化、政治和社会结构都和契丹大不相同,他的那一套统治方法在这里根本行不通。可此时,他已经骑虎难下,想退也退不了了 。
面对中原的混乱局面,耶律德光无奈之下,只好决定罢兵北还。他带着军队,灰溜溜地离开了汴京,踏上了返回北方的路程。一路上,他心情沉重,回想着自己这几年在中原的经历,就像做了一场梦。曾经的雄心壮志,如今都化作了泡影,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失败。
公元947年四月,耶律德光在北归途中,病逝于栾城(今河北栾城),年仅46岁。他的死,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夜空,虽然短暂,却无比耀眼。关于他的死因,有很多说法,有人说他是因为纵欲过度,身体虚弱而死;也有人说他是染上了疾病,无法医治。但不管是什么原因,他的死都标志着辽朝第一次大规模入主中原的尝试以失败告终 。
耶律德光死后,他的尸体被制成了“帝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木乃伊。这在中原人看来,是一种非常奇特的防腐处理方式,但在契丹的文化中,却有着特殊的意义。据说,他的母亲述律平太后得知他死讯后,下令“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为了能把他的尸体完整地运回上京,不腐烂变质,士兵们只好把他的内脏掏空,用盐腌制,这才制成了“帝羓”。当灵车抵达上京时,述律平太后看着这具被盐腌得发硬的遗体,只说了一句:“汝欲效中原天子乎?”便下令将其葬入祖陵。
耶律德光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继承了父亲耶律阿保机的基业,进一步巩固和扩展了辽朝的疆域,推动了契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他的南征,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却对辽朝和中原地区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故事,就像一部精彩的小说,有战争的硝烟,有权力的争夺,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他是一位真正的草原雄鹰,虽然在中原的天空折翼,但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
参考《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