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糟糕的是,在逃亡途中,赵昰还遭遇了多次危险。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十一月,蒙古大军与宋军在香山井澳十字门大战,宋军损失过半。赵昰趁战乱北逃秀山,元将刘深又率兵来攻,张世杰迎战不敌,国舅俞如硅误以为端宗被元军所俘,吓得魂飞魄散。张世杰则一直逃到七星洋,此役宋军又损失船只两百多艘。而赵昰在广州对开海面听说广州再次失守,慌乱之中龙船倾覆,他掉进海里,幸好被江万载救起,但也因此受寒一病不起。一个九岁的孩子,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和惊吓,身体和心灵都遭受了巨大的创伤。
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三月,元将李恒大军南下压境,海上又有元军张弘范、刘深等追兵逼近,赵昰不得不又浮海逃往硇洲。在那颠簸的海船上,赵昰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他虚弱地躺在船舱里,看着周围忧心忡忡的大臣们,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无助。四月十五,这个年仅九岁的小皇帝,在荒岛上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结束了他短暂而又悲惨的一生。他的死,就像一盏微弱的灯火被狂风吹灭,让南宋残余的希望变得更加渺茫。
赵昺,宋度宗的第三子,赵?和赵昰的弟弟。当赵昰病死在硇洲岛上时,南宋的命运就像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但陆秀夫、张世杰等人并没有放弃,他们在悲痛中拥立赵昺为帝,改元祥兴,试图做最后的挣扎。
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六月,赵昺的流亡朝廷迁到崖山。崖山背山面海,地势险要,张世杰认为这里是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于是下令焚烧岛上行宫军屋,人马全部登船,然后依山面海,将一千多条战船排成长蛇阵,用绳束连接在一起,船的四周筑起城楼,船上涂上一层厚厚的湿泥,缚上一根根长木,将赵昺的座船安置在中间,准备与元军决一死战。他们就像一群困兽,在绝境中发出最后的怒吼,想要扞卫南宋的尊严。
然而,元军怎会轻易放过他们。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正月,元将张弘范率水陆两路元军直趋崖山。张弘范看到宋军战船集结,行动不便,就先用小船装满柴草,浇上油,点火后乘风攻击宋水军。可宋军早有防备,船上的湿泥阻止了火势蔓延,长木又顶住了火船,元军的火攻失败了。一计不成,张弘范又生一计,他阻断了宋军的水源,封锁了海口。这下宋军陷入了绝境,士兵们饥渴交加,战斗力大打折扣,处境日益艰难。
在这危急时刻,张弘范派人劝降,他以为宋军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一定会乖乖投降。可他低估了宋军的骨气,张世杰坚决拒绝,他说:“我为赵氏,也算竭力了,一君身亡,复立一君,如今又亡,我在崖山没有殉身,是望元军退后,再立新君,然而,国事发展到如此地步,难道这是天意。”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悲愤和无奈,但也有着坚定的信念。
劝降不成,张弘范决定发动总攻。祥兴二年二月初六,双方进行了最后的决战。张弘范分兵四路,发动猛攻。宋军将士们虽然饥寒交迫,但依然顽强抵抗,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与元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战斗从中午一直持续到傍晚,异常激烈,海面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鲜血染红了海水。
就在宋军拼命抵抗时,意外发生了。张弘范所在的指挥船上突然奏起了音乐,宋军以为这是元军将领在举行宴会,战斗就松懈了一下。可他们没想到,这乐声竟是元军总攻的讯号。张弘范的指挥船直扑而来,箭如暴雨,元军在乱箭的掩护下,夺走了宋军的战船七艘。各路元军又一齐猛扑过来,宋军渐渐抵挡不住,防线开始崩溃。
张世杰见大势已去,急忙一面将精兵集中到中军,一面派出一只小船和十多名士兵去接赵昺前来,准备突围。此时的赵昺,正由左丞相陆秀夫守护着,待在一艘大船上。小船来接赵昺,陆秀夫却犹豫了,他一是因为不知道这是真是假,二是因为担心赵昺如突围不成而被元军截获,那南宋就真的彻底完了。他知道君臣都难以脱身了,于是狠下心来,仗剑驱使自己的妻子投海自尽。然后,他换上朝服,回到大船,对着赵昺,哭着说:“陛下,国事一败涂地,陛下理应为国殉身。德佑皇帝当年被掳北上,已经使国家遭受了极大的耻辱,陛下万万不能再重蹈覆辙了。”赵昺还是个孩子,被吓得哭作一团。陆秀夫说完,将黄金国玺系在腰间,背起赵昺,奋身跃入大海,以身殉国。顷刻间,君臣二人就沉没得无影无踪。
其他船上的大臣、宫眷、将士听到这个噩耗,顿时哭声震天,几万人纷纷投海殉国。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南宋的忠诚,也为南宋的历史画上了一个悲壮的句号。张世杰率领水军余部突围而出来到海陵山脚下,不久,有人带来了陆秀夫背负赵昺共同殉国的噩耗。张世杰悲痛不已,此时,飓风再来,部下劝他上岸暂避。他俯视着在风浪中飘摇的宋军残船,绝望地回答:“无济于事了,还是与诸君共甘苦吧。”又说道:“我为赵氏,也算竭力了,一君身亡,复立一君,如今又亡,我在崖山没有殉身,是望元军退后,再立新君,然而,国事发展到如此地步,难道这是天意。”说完,他堕身入海,为国为民族尽忠殉国。
崖山海战的失败,标志着南宋的彻底灭亡。国祚319年的宋朝,在历经了无数的辉煌与荣耀后,最终在这场海战中灰飞烟灭。赵昺的死,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夜空,虽然短暂,却无比耀眼,他和南宋的臣民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悲歌。
宋末三帝的故事,是一部充满了血泪与悲壮的历史。他们在风雨飘摇中,努力挣扎,试图挽救南宋于危难之中,却最终无力回天。他们的命运,就像那被暴风雨吹打的花朵,脆弱而又无奈。但他们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看到了忠诚、坚守和不屈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或许只是短暂的一瞬,但他们的事迹,却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
参考《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