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
赵匡胤的一生,恰似这半阙诗,从乱世黑暗中崛起,终在历史长河里绽放万丈光芒,以非凡的气魄与智慧,开启大宋三百年风华,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后唐天成二年,洛阳夹马营,一声婴儿啼哭划破天际,伴随而来的是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此等异象,仿若预示着这个孩子未来的不凡,他,就是赵匡胤。
长大后的赵匡胤,容貌雄伟,气度豁如,一看就不是常人。他对骑射有着极高的天赋和热情,每次骑马射箭,都能远超常人。有一次,他骑着一匹烈马,这马性子极野,连嚼口和络头都不肯戴,奔跑上城斜道时,赵匡胤额头触到门楣,整个人重重摔在地上,旁人都以为他脑袋肯定摔碎了,可他却慢慢起身,继续追赶马匹,飞身上马,毫发无损,看得众人目瞪口呆。
后来,天下大乱,赵匡胤告别家乡,踏上了闯荡江湖之路。他四处游历,居无定所,曾在襄阳僧寺借住。寺里有个老僧精通术数,见到赵匡胤后,大为惊叹,说:“我给你丰厚的盘缠,你往北走,一定会有奇遇。”赵匡胤听从老僧建议,北上投身军旅,就此开启波澜壮阔的军事生涯。
彼时,郭威正在招兵买马,赵匡胤便投身到郭威帐下。他作战勇猛,足智多谋,很快就崭露头角,得到郭威的赏识。郭威建立后周后,赵匡胤更是平步青云。
后周世宗柴荣即位后,北汉勾结契丹,妄图趁新帝登基、政局不稳之际,一举南下。柴荣御驾亲征,赵匡胤自然随行。
高平一战,杀声震天。后周军队遭遇北汉与契丹联军的猛烈攻击,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时,后周军队中的指挥樊爱能等将领竟然临阵脱逃,一时间,后周军阵脚大乱,士气低迷,局势岌岌可危。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赵匡胤挺身而出,他挥舞着长枪,纵马狂奔,大声呼喊:“主危如此,吾辈何不死战!”这一声怒吼,仿佛一道惊雷,瞬间点燃了将士们的热血。他身先士卒,带领着亲兵如同一把利刃,直插北汉军阵。战场上,赵匡胤浴血奋战,长枪挥舞间,敌人纷纷倒下,鲜血染红了他的战袍,可他却毫无惧色,越战越勇。在他的鼓舞下,后周军士气大振,如同猛虎下山般勇猛无畏,最终成功扭转战局,大败北汉军队。
此役过后,赵匡胤声名远扬,他因战功卓着被提拔为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正式成为后周军队中的高级将领。
高平之战的胜利,只是赵匡胤辉煌军事生涯的开端。此后,他跟随柴荣南征北战,为后周的统一大业立下赫赫战功。
攻打南唐时,南唐节度皇甫晖、姚凤率领号称十五万的大军,据守清流关。赵匡胤毫不畏惧,率军与之展开激烈交锋,成功将其击退。随后,赵匡胤乘胜追击,一直追到城下。皇甫晖在城上喊道:“人各为其主,愿成列以决胜负。”赵匡胤笑着答应了他。等皇甫晖整顿好阵势出城后,赵匡胤猛地抱住马脖子,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般冲入敌阵,手起刀落,一刀砍中皇甫晖的脑袋,当场将其斩杀,随后又生擒姚凤,其英勇无畏的形象,让敌军闻风丧胆。
还有一次,柴荣命令赵匡胤率兵二千去六合救援韩令坤。当时韩令坤面对南唐援军,心生退意。赵匡胤深知此时若退,必将一败涂地,于是他果断下令:“扬州兵敢有过六合者,断其足!”这道命令一下,士兵们都知道退路已断,唯有死战才有生机,于是纷纷鼓起勇气,坚守阵地。在赵匡胤的指挥下,后周军成功击退南唐援军,保住了扬州。
随着赵匡胤在战场上屡立奇功,他在军中的威望越来越高,手中的权力也越来越大,渐渐成为后周军队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掌管着后周最精锐的禁军。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后周君臣正在欢庆新春佳节,突然传来急报:辽朝联合北汉十余万人马,挥兵入侵。小皇帝柴宗训年幼,皇太后不知所措,宰相范质等人商议后,决定派遣赵匡胤率军前去迎击。
赵匡胤率领大军离开开封,向北进发。走到开封东北40里的陈桥驿时,天色已晚,赵匡胤下令就地安营扎寨。当晚,军中一片寂静,唯有篝火噼啪作响。有个叫苗训的人,精通天文,他与门徒夜观天象时,故作惊讶地发现天上出现了奇怪的景象——红日之下又有一日,两日共悬天上,四周黑光隐烁,经久不退。众人纷纷猜测,这是不是预示着要改朝换代了?
此时,一群将领悄悄聚集在赵光义的大帐中,开始密谋。赵普反复说道:“小皇帝年幼无知,我们拼死拼活为他打仗,到头来还不知落个什么下场呢!只要我们拥立赵点检作皇帝,大家就都是开国元勋,就可以永保富贵了!”众将一听,群情激昂,纷纷表示赞同。赵光义虽表面推诿,实则默许了此事。
次日清晨,赵匡胤还在睡梦中,就被外面嘈杂的声音惊醒。他急忙出帐查看,只见一群将领手持兵器,围在大帐前,齐声高呼:“现在朝中无主,我们要太尉作天子!”还不等赵匡胤回答,高怀德就从赵普身后转出来,几步来到赵匡胤身后,迅速把一件早已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了他身上。众人一起跪地,山呼万岁,并将赵匡胤拉上坐骑。
赵匡胤假装惊慌失措,要取下黄袍,但被高怀德按住。他见时机已到,便严肃地说道:“各位兄弟,你们自己贪图一时富贵,要立我为天子,这不是害我吗?如果你们真心让我当皇帝,需答应我几个条件,否则我宁死不从。”众将高呼:“愿听指挥。”赵匡胤接着说:“我本是太后、恭帝的臣下,你们不得冒犯他们;朝中大臣,本都是我的同僚,你们不得凌辱;朝廷的府库,百姓的家,你们也不得强扰侵犯。遵令者有重赏,谁若违犯,格杀勿论。”众人纷纷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