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131章 唐代宗李豫:在乱世烂摊里捡江山的“佛系”帝王

第131章 唐代宗李豫:在乱世烂摊里捡江山的“佛系”帝王(2 / 2)

李豫也想收拾这些节度使,可手里没兵没粮——平安史之乱花光了国库,吐蕃又抢了一把,朝廷根本没钱养兵。只好跟这些节度使“妥协”:只要你们不造反,按时给朝廷交一点税,朝廷就不管你们的事。就这么着,唐朝的“藩镇割据”算是埋下了根,以后的皇帝,都得跟这些节度使斗智斗勇。

李豫这辈子,最信任的大臣就是郭子仪。郭子仪是唐朝的“救火队长”,安史之乱时帮肃宗收复两京,吐蕃入侵时又帮李豫收复长安,堪称大唐的“定海神针”。可就是这么个功臣,却总有人嫉妒他,想害他。

有一回,一个叫鱼朝恩的太监(这也是个掌权的太监),故意在郭子仪的府邸旁边建了座寺庙,还在寺庙的塔楼上装了个望远镜,天天盯着郭子仪家的动静。郭子仪知道后,不但没生气,还把家里的大门、侧门都敞开,让鱼朝恩看个够。有人问郭子仪:“将军您不怕别人算计您吗?”郭子仪笑着说:“我家大业大,要是把门关上,别人肯定会说我想造反;我把门敞开,别人一看就知道我没鬼,也就不会害我了。”

李豫听说这事儿后,对郭子仪更信任了。有一回郭子仪进京述职,李豫亲自到宫门口迎接,还拉着他的手说:“国家再造,都是你的功劳啊!”(《旧唐书·郭子仪传》)后来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娶了李豫的女儿升平公主,小两口吵架时,郭暧气不过,说:“你爹是皇帝又怎么样?我爹还不想当皇帝呢!”升平公主哭着跑回宫里告状,李豫听了却笑着说:“他说的是实话,要是郭子仪想当皇帝,这江山早就不是我的了。”还劝公主回去跟郭暧好好过日子。就凭这份信任,郭子仪这辈子都对李豫忠心耿耿。

但李豫也不是软柿子,对那些奸臣、贪官,他下手一点不含糊。比如宰相元载,这人很有本事,帮李豫处理了不少政务,可后来却变得贪得无厌,不但收受贿赂,还把朝廷的官职当成商品卖——谁给的钱多,谁就能当大官。有一回,元载的一个亲信想当京兆尹(长安市市长),给了元载十万贯钱,元载立马就帮他办成了。

李豫早就知道元载贪赃枉法,可一直没动手——因为元载手里有不少朝廷的秘密,还跟一些节度使有勾结。直到后来,元载越来越过分,居然想瞒着李豫跟吐蕃议和,李豫才下定决心收拾他。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李豫派禁军突袭元载的府邸,搜出了大量的金银珠宝,还有好几百石的胡椒(当时胡椒是奢侈品,比黄金还贵)。李豫看着这些赃物,气得说:“元载这是把国库都搬自己家了!”当即下令把元载处死,还把他的家产抄没充公。

收拾了元载,李豫又提拔了杨绾、常衮当宰相。杨绾是个清官,上任第一天就把自己的马车换成了普通的牛车,还下令禁止官员穿华丽的衣服。官员们见宰相都这么节俭,纷纷跟着效仿,长安城里的奢侈品价格一下子跌了一半。李豫见了很高兴,说:“杨绾当宰相,天下人都跟着变俭朴了,这才是我要的好官啊!”(《新唐书·杨绾传》)

李豫虽然是皇帝,可家里的事也让他头疼。他这辈子最爱的女人,是沈氏(也就是后来传说中的“沈珍珠”)。沈氏是江南人,长得漂亮,还很有才华,李豫当广平王的时候就娶了她,两人感情很好,还生了个儿子叫李适(后来的唐德宗)。

可安史之乱爆发后,沈氏在洛阳被叛军掳走,从此下落不明。李豫当上皇帝后,一直没放弃寻找沈氏,派人在全国范围内打听她的消息,还专门设立了“寻访使”,负责寻找沈氏的下落。有一回,有人说在洛阳找到了沈氏,李豫高兴得立马派太监去核实,结果发现是个冒牌货——那女人只是长得跟沈氏有点像,想冒充皇后来享富贵。李豫虽然很失望,可也没惩罚那个女人,只是说:“要是能找到真的沈氏,就算有一百个冒牌货也没关系。”(《旧唐书·后妃传》)

就这么找了十几年,一直没找到沈氏的下落。李豫到死都惦记着她,临死前还嘱咐儿子李适:“一定要找到你娘,把她接回宫里来。”后来李适当了皇帝,继续派人寻找沈氏,可直到李适去世,也没找到——沈氏的下落,成了唐朝历史上的一个谜。

除了沈氏,李豫还有个宠妃叫独孤氏。独孤氏长得也很漂亮,还很会讨李豫的欢心,李豫对她宠爱有加,甚至想立她为皇后。可因为沈氏的下落不明,李豫一直没立皇后——他心里还是想着沈氏,觉得立了别的女人当皇后,对沈氏不公平。独孤氏虽然没当上皇后,可李豫给了她皇后的待遇,宫里的人都叫她“独孤贵妃”。

独孤氏还为李豫生了个儿子叫李迥,李豫对这个儿子十分溺爱,经常把他抱在怀里,连上朝都想带着。有一回,李迥生病了,李豫居然不上朝,天天在宫里陪着儿子,直到李迥病好才去处理政务。大臣们见了,纷纷上书劝李豫“以国事为重”,李豫虽然嘴上答应,可心里还是把儿子放在第一位。

可独孤氏命不好,大历十年(公元775年)就去世了。李豫悲痛欲绝,居然把独孤氏的灵柩放在宫里,天天去哭祭,连政务都懒得处理了。大臣们见了,只好劝李豫说:“贵妃已经去世了,陛下要是总这样悲伤,会伤了龙体的,也会耽误国事啊。”李豫这才勉强同意把独孤氏的灵柩下葬,可下葬后,他还是经常去墓地哭祭,有时候甚至在墓地里待上一整天。

李豫在位的最后几年,身体越来越差,可朝廷的麻烦一点没少。藩镇割据的问题还是没解决,李怀仙、李正己等节度使依然我行我素,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吐蕃也没闲着,时不时就派兵骚扰唐朝的边境,李豫只好派郭子仪去镇守边境,才勉强挡住吐蕃的进攻。

更头疼的是财政问题。因为藩镇不交税,朝廷的收入越来越少,可开支却越来越大——既要养兵防备藩镇和吐蕃,又要养活宫里的人,还要救济受灾的老百姓。李豫没办法,只好下令增加税收,可老百姓本来就穷,再增加税收,很多人都活不下去了,只好逃到藩镇的辖区里去——因为藩镇虽然割据,可有时候税收反而比朝廷还轻。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李豫病倒了。他躺在病床上,看着身边的太子李适,心里满是愧疚:自己当了十七年皇帝,虽然平定了安史之乱,收复了长安,可没能解决藩镇割据和吐蕃入侵的问题,还留下了一个空空的国库。他拉着李适的手说:“爹没本事,没能给你留下一个太平江山,以后就靠你了。”(《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二》)

这年五月,李豫在大明宫的紫宸殿去世,享年五十三岁。死后,大臣们给他上了庙号“代宗”,谥号“睿文孝武皇帝”。“代宗”这个庙号,意思是“代替祖宗守护江山”——确实,李豫在位期间,虽然没能让唐朝重现盛世,可他在乱世中守住了江山,为唐朝延续了一百多年的寿命。

后人对李豫的评价,一直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个“贤君”,因为他平定了安史之乱,信任郭子仪这样的忠臣,还严惩了元载这样的奸臣;也有人说他是个“昏君”,因为他纵容藩镇割据,重用太监,还因为宠爱独孤氏耽误了政务。可不管怎么说,李豫都是一个不容易的皇帝——他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能做到“勉力支撑,维持半世安宁”,已经很不容易了。

就像《旧唐书》里评价的那样:“代宗之朝,馀孽犹在,平乱守成,盖亦中材之主也。”意思是说,代宗在位时,叛乱的余孽还在,他能平定叛乱、守住江山,算是一个中等水平的皇帝。这个评价,或许是对李豫一生最中肯的总结吧。

参考《旧唐书·代宗纪》《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二》《新唐书·杨绾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