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轩站在众人面前,看着那一道道震惊、狂喜、信服的目光,明白军心已定。
“弟兄们,放开手脚去干!人来多少,我要多少!我张启发,在这里向你们,也向所有即将加入的弟兄保证:粮食,绝对管饱!军饷,绝对足额!武器弹药——”
他故意拉长了音调,掷地有声地承诺。
“很快就会多到你们用不完!仓库会堆满,多到需要你们拼命去打,才能消耗掉!”
这番底气十足的宣言,并非空穴来风。
坐拥从金陵运出的数千吨黄金,加上在东南亚攫取的巨额财富,他此刻掌握的资金,换算成美元已经超过百亿。
要知道现在美国的Gdp也不过八百多亿美元。
一千万大洋,洒洒水啦。
另外,背包里还囤积着数千吨的粮食和生活物资,这些足以供这支部队半年的消耗。
真正的缺少的,反而是武器和弹药。
目前靠缴获和零星购买,支撑一两万人的部队尚可,一旦队伍按照预期迅猛扩张,现有的渠道将立刻捉襟见肘。
尤其是弹药,这个世界的金陵守军能跟日军打出一比一甚至更低的伤亡比,靠的就是他不限量的弹药投送。
后世,华夏普遍都患有火力不足恐惧症,陈轩也是如此。
下一步,必须亲自去趟日本、美国,还有欧洲了。
尤其是被称为“民主兵工厂”的美国,其恐怖的工业潜力在二战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根据他前世的记忆,美国在二战期间生产了全球超过四成的武器装备,通过《租借法案》援助盟国的物资足以武装数千万大军。
现在二战尚未全面爆发,美国的工业机器还未完全转向军工,这正是提前布局的黄金时机。
陈轩现在有的是钱,完全可以直接收购或参股那些有潜力的中小型军工厂。
甚至,凭借超越时代的见识,引导他们开发更适用的武器。
如果商业手段不行,那就别怪他开挂了。
非常之时,当用非常手段
当然,最理想的模式,是直接在东南亚,或者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建立属于自己的秘密军工基地。
将收购的工厂设备、核心技术人员整体搬迁过去,另外还可以将未来迁移过去的华夏老百姓,训练成技工。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然而,所有的宏图伟略,都面临着一个无情的约束——时间。
陈轩抬起头,目光跨越陆地和海洋,望向1938年阴霾沉重的天空。
“时间……不多了啊。”
他在心底发出一声叹息。
历史的洪流奔腾不休,明年9月,德国装甲集群就将按照“白色方案”闪击波兰,拉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序幕,整个世界都将被卷入更巨大的漩涡之中。
他必须争分夺秒,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让这支刚刚诞生的“抗日义勇军”快速成长、淬炼成钢,成为一支能在未来残酷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力量。
会议在振奋和希望的氛围中结束。
新上任的纵队长们,带着沉甸甸的安家费,还有大量的武器物资,以及陈轩的整编命令,返回各自的据点。
那些卡车,陈轩也全部交给了他们,回去后让黑土在淞沪一些隐蔽的地区建造十几座大型仓库,到时候让他们自行去仓库搬运就可以了。
“啊喷!”
申海,正在各个安全屋的地下建造密室和通道的黑土打了个喷嚏。
“谁在念叨我?”
护送各个纵队长安全的返回据点,除了少部分别有用心之人,大多数人在听到“抗日义勇军”的待遇,和白花花的大洋后,全都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