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驰援句容(2 / 2)

地面,日军的炮火组成了一张严密而残酷的火网,九二式步兵炮、四一式山炮、各种口径的迫击炮,有条不紊地将中国守军的阵地反复耕耘、摧毁。

当陈轩终于抵达955团坚守的新塘阵地时,所见已非人间。

阵地上弹坑密布,焦土翻卷,许多地方的泥土已被鲜血浸透成了令人心悸的暗红色。

粤军士兵们穿着单薄的军衣,趴在残破的战壕里,用老旧的汉阳造、中正式步枪、屈指可数的捷克式轻机枪和少量迫击炮,顽强地对抗着日军步、炮、坦、空的联合攻击。

那两门曾寄予厚望的德制37战防炮,早已打光了所有炮弹,如同废铁般被遗弃在阵地一角。

战壕内,牺牲者的遗体与活着的战士挤在一起,许多人至死仍保持着射击或投弹的姿势。

伤兵痛苦的呻吟、军官声嘶力竭的吼叫、震天的爆炸声、密集的枪声、以及时不时爆发的冷兵器碰撞的惨烈声响,交织成一曲残酷至极的战地交响乐。

弹药,尤其是手榴弹和迫击炮弹,已几乎耗尽。

许多士兵的子弹袋早已空空如也,正在阵亡战友身上默默摸索着可能遗存的零星弹药。

更多的人,已经默默地将刺刀上枪,面色麻木而决绝,准备着最后的白刃格斗。

绝望与死志,弥漫在冰冷的空气中。

陈轩心如铁石,穿越至今历经数次厮杀,但此情此景仍让他喉头哽咽,目光凝重。

他难以想象,这支疲惫之师是如何用如此简陋的武器和血肉之躯,在这片炼狱里硬生生扛了一天一夜。

陈轩强压下翻涌的情绪,没有直接闯入混乱的阵地,而是凭借感知,在偏离主交通线的一处偏僻地带,找到了一座半塌的砖窑。

这里周围地形破碎,灌木丛生,相对隐蔽,不易被日军空中侦察发现。

迅速确认四周无人后,陈轩意念一动。

霎时间,大量的木质弹药箱、武器箱凭空出现,几乎将砖窑内部的空间塞得满满当当——

【三八大盖】数百支,配套的6.5有坂步枪弹数十箱;

【手榴弹】近百箱,主要是日制九一式和中国仿制的木柄手榴弹;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歪把子)二十挺,配足弹斗和备用零件;

【九二式重机枪】五挺,沉重的枪身和保弹板箱堆在一旁;

【迫击炮】十门,主要是民国二十年式82迫击炮,配套炮弹足足堆了半个窑洞。

这些物资数量庞大,品类针对前线急需,足够武装起一个精锐营还有富余。

做完这一切,陈轩迅速退出砖窑,找来些断枝残叶略微遮掩洞口。

随后,他从背包里推出一辆在这个时代常见的自行车,骑上便朝着955团指挥部方向拼命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