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partner显然没料到叶晓洁如此通透和主动,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更真诚的笑容:“好,好!晓洁,你能这么想,真是太好了!你放心,晋升的事情,所里一定会尽快推进。这段时间,你就先按你说的来,正好有几个重要的跨境并购项目,需要精通英美法和公司业务的人把关,你可以先参与进来。”
第一天的回归,在一种表面和谐、内里暗流涌动的氛围中度过。叶晓洁能清晰地感觉到来自各方的打量。有昔日同事小心翼翼的试探,有其他合伙人带着评估意味的观察,也有一些年轻律师投来的、混合着羡慕和崇拜的目光。
她始终保持着从容的微笑,专业的态度,对过往的委屈只字不提,对未来的期许含而不露。她深知,在这种地方,过多的解释就是示弱,过急的表现就是浮躁。她需要用实力和成绩,重新奠定自己的位置。
下班后,她回到咖啡馆二楼,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依旧明亮。
“怎么样?叶合伙人,首日还顺利吗?”我给她倒了杯温水,打趣道。
她接过水杯,舒了口气,像是在卸下某种伪装:“比预想的要……复杂。不过,还算顺利。办公室换了大的,工作也暂时安排了非核心但重要的领域,算是平稳着陆。”
“感受到杀气了吗?”我笑着问。
“何止是杀气,”叶晓洁无奈地笑了笑,“简直是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探照灯。不过也好,让他们看清楚了,我叶晓洁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倒的。”
接下来的日子,叶晓洁展现出了惊人的适应能力和专业素养。她沉下心来,投入到那些繁琐的法律研究和项目协助工作中,出具的备忘录和法律意见书逻辑清晰、论证严谨,让负责项目的合伙人都挑不出毛病。她甚至还主动请缨,为律所的年轻律师做了几场关于公司治理和危机应对的内部培训,内容扎实,案例生动,赢得了不少好评。
她不再仅仅是那个业务能力出色的叶律师,更是在风波中淬炼过、懂得进退、沉稳干练的叶律师。这种转变,被很多人看在眼里。
与此同时,她并没有忘记我们的“主业”。利用律所的资源和信息渠道,她开始有意识地收集与瑞国集团、麦伦资本、以及某些涉及跨境资金流动和艺术品交易相关的公开信息和行业动态。有些信息,是在咖啡馆里很难接触到的。
“天铭,你看这个,”一天晚上,她拿着平板电脑找到我,上面显示着一份某国际拍卖行的过往成交记录,“这尊唐代鎏金佛造像,三年前在伦敦拍出,买家匿名。但通过律所的一个客户渠道,我偶然得知,最终接手并进行了一系列复杂产权安排的,是一个注册在维京群岛的基金会,而这个基金会的顾问委员会名单里,有宋瑞国的名字。”
她又调出另一份文件:“还有,麦伦资本最近在东南亚有一个新能源投资计划,表面上看没什么问题。但我注意到,他们选择的当地合作方,背景相当复杂,与一些有灰色背景的矿业公司关系密切。这是否可能是一种新的资金转移或利益输送渠道?”
她的分析总是能切中要害,将看似不相关的碎片信息,与我们正在调查的核心联系起来。有了她在律所这个“信息高地”的策应,我们对外界动向的把握更加敏锐和立体。
我知道,她在律所的努力,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职业发展,更是为了拓宽我们对抗丞相势力的战场。她正在用她的方式,在法律与商业的规则之内,为我们积蓄着力量,寻找着突破口。
看着她伏案工作的专注侧影,灯光在她脸上投下柔和的光晕,我忽然觉得,让她回到律所,或许是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那里不仅是她的战场,也成了我们延伸出去的、一个更加合法、更具隐蔽性的前哨站。
风暴并未停歇,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在另一个层面上继续着。而叶晓洁,这位刚刚重返战场的律政佳人,正用她的智慧和坚韧,为我们点亮一盏盏探路的灯。前路依旧凶险,但有了她在侧,我总觉得,底气足了不少。
我拿起咖啡壶,给她续了半杯。“辛苦了,叶合伙人。看来咱们这里应外合的戏码,得长期唱下去了。”
她抬起头,接过咖啡,莞尔一笑:“彼此彼此,徐老板。别忘了我的薪水可是记账上的,利滚利,到时候别赖账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