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确定后的时间,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每一分每一秒都流淌得异常缓慢而清晰。咖啡馆二楼彻底进入了状态。对外营业依旧,但吴丽娜和张莉莉被告知老板有重要私事处理,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不要打扰。一楼咖啡馆的喧嚣与忙碌,与二楼落针可闻的紧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几个人,如同即将执行特殊任务的士兵,进入了最后的准备阶段。
猴子彻底扎进了他的电子设备堆里。桌上、地上铺满了各种线缆、接口转换器、拆开的硬盘、以及一堆我叫不出名字的、闪烁着各色指示灯的小玩意儿。他像个入定的老僧,又像个疯魔的艺术家,手指在各种仪器间飞舞,嘴里不停地念叨着阻抗、带宽、加密协议之类的术语。调试通讯设备、测试黑客工具、检查微型摄像头的拍摄角度和传输稳定性......他必须确保每一件装备在关键时刻都不会掉链子。他特别调试了一台便携式磁带数据采集器,作为大容量移动硬盘的备用。
“铭哥,来,试试这个。”猴子扔给我一个比火柴盒稍大、带着粗笨连接线的金属小盒,微型摄像头,别针式的,可以别在衣领或者口袋上。分辨率一般,黑白成像,夜视靠几个红外LEd补光,凑合用。耳机和麦克风也调试好了,加密频道就是简单的跳频加扰,信号还算稳定。
我接过摄像头,依言摆弄着。张龙和赵虎则在一旁,沉默而熟练地检查着秦叔带来的“非标准”装备。电击棍的电压、喷雾的有效射程、各种型号的机械开锁工具和撬棍,他们动作麻利,神情专注,仿佛这不是在准备一次危险的潜入,而只是一次普通的日常训练。秦叔坐在角落的沙发上,闭目养神,但我知道,他的大脑一定在反复推演着计划的每一个细节,预判着所有可能出现的意外。
叶晓洁没有参与装备调试,她面前摊开着厚厚的法律典籍和案例分析。她在为我们可能的行为寻找法律上的依据和边界,思考着如何让这些通过非常手段获取的证据,在未来能够被法庭所采纳。她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笔尖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记录下一个个要点。偶尔,她会抬起头,看向我们,眼神中充满了担忧,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声的支持和信任。
我自己的任务,是反复记忆。记忆那张18层的平面图,记忆每一个监控摄像头的位置,记忆电子门锁的编号,记忆消防通道的走向,记忆服务器房的内部布局,记忆Lisa办公室可能存放电脑的位置。我将平面图放大打印出来,贴在墙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行动路线、关键节点、风险点和备用方案。我像高考前冲刺一样,强迫自己将每一个细节刻进脑子里。因为我知道,在那种紧张的环境下,任何一点迟疑或者记错,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
空闲的时候,我会走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看着楼下街道熙熙攘攘的人流。人们脸上带着各种表情,匆忙的,悠闲的,喜悦的,烦恼的,他们过着平凡而真实的生活,对即将发生在城市阴影下的这场暗战一无所知。这种巨大的反差,让我有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几天前,我还是那个守着咖啡馆、偶尔为父母之事烦恼的普通青年,而现在,我却要带领一支小队,去入侵一家背景深厚的资本公司,窃取可能关乎许多人命运的数据。
“害怕吗?”不知何时,叶晓洁走到了我身边,轻声问道。
我放下窗帘,转过身,看着她清澈的眼眸,笑了笑:“有点刺激,更多的是,一种必须去做的确定感。”我握住她微凉的手,“放心吧,我们计划得很周密,还有秦叔和猴子这样的高手,不会有事的。”
这话像是在安慰她,也像是在安慰我自己。
“我相信你。”叶晓洁靠在我怀里,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只要你认真想做的事,几乎没有做不成的。这次也一样。
她的信任像一股暖流,注入我的心田,驱散了些许寒意。
时间终于来到了行动前的最后一晚。我们聚在一起,进行了最后一次模拟推演。
“凌晨零点五十分,我和赵虎开车抵达兴业大厦附近指定位置待命。”张龙复述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