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充电桩布局提速,全国网点初成型
郭家父子倒台后,昊琪能源的项目审批一路绿灯。深城发改委的工作人员主动打来电话,说之前卡住的“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补贴”可以立刻发放,还推荐了三个黄金地段的停车场,优先给昊琪能源安装充电桩。
“这就是打掉拦路虎的好处。”高诗琪拿着补贴审批单,笑得合不拢嘴,“以前见个科长都得排队送礼,现在副局长主动来对接,这待遇天差地别。”
吴昊正在看全国网点布局图,闻言抬头:“这不是待遇,是认可。他们看到了我们的实力和潜力,才愿意主动合作。”他指着地图上的红点,“东北三省的1000个网点,已经完成300个,剩下的700个要在两个月内搞定,有没有问题?”
杨凯程从深圳赶回哈尔滨,带来了好消息:“南方的供应链已经打通了,充电桩的核心部件成本降了12%,工厂那边开了三条生产线,日产50台没问题。就是安装队人手不够,特别是北方冬天快到了,低温作业效率会受影响。”
“解决人手问题有两个办法。”吴昊拿出方案,“一是跟当地的电力安装公司合作,按台结算,他们有经验,能快速铺开;二是从退伍军人里招一批安装工,身体素质好,纪律性强,还能培养成我们自己的核心团队。”
高诗琪立刻补充:“我爸的矿业集团有合作的劳务公司,能联系到退伍军人资源,这个我来对接。”
“那就分工行动。”吴昊拍板,“杨凯程负责供应链和生产,保证设备供应;高诗琪负责招聘和合作安装公司对接;邵易阳跟进补贴申请和政府关系;王鹏和周明……”他顿了顿,眼里闪过一丝期待,“你们的智能管理系统该升级了,要能支持全国网点的实时监控和调度。”
王鹏立刻拿出笔记本:“我们早就想到了!新系统加了三个功能:一是区域负荷预测,能提前调配电力;二是设备健康度评分,自动生成维护计划;三是用户画像分析,精准推送优惠活动。昨天测试了一下,响应速度比原来快了3倍。”
【天蛾提示:新系统算法稳定性需验证,建议接入100个试点网点数据,进行72小时压力测试。检测到部分北方网点存在低温续航问题,建议为充电桩加装保温层和预热装置,成本增加5%,但可提升冬季故障率15%。】
“按天蛾……按测试结果改。”吴昊对周明说,“把保温层方案加进去,成本允许范围内,必须保证北方用户的体验。”
接下来的一个月,昊琪能源的充电桩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各个城市。在哈尔滨的中央大街,蓝色的充电桩与欧式建筑相映成趣;在沈阳的高铁站,扫码充电的司机排起了长队;在大连的海滨浴场,带着太阳能板的充电桩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最让人惊喜的是智能管理系统的表现。在长春,系统通过负荷预测,提前将商场充电桩的电力调配到周边小区,避免了用电高峰的跳闸;在大庆,设备健康度评分提前预警了12台充电桩的零件老化,维修队赶在故障前更换,没影响用户使用。
用户口碑像滚雪球一样积累起来。社交平台上,#昊琪充电桩真方便#的话题阅读量破亿,有司机晒出对比图:“以前充个电得等半小时,昊琪的桩10分钟满电,还能手机预约,太良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