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声过后,王鹏推了推眼镜:“昊哥,我想全身心跟着你搞脑机接口和小程序研发。我跟家里商量好了,本科毕业后不考研,直接加入公司的技术部,周明现在是技术骨干,我想跟他多学学。”
周明立刻拍着胸脯:“鹏哥放心,只要你肯学,我把压箱底的本事都教你!对了昊哥,我们是不是该招几个专职的程序员了?光靠实习生和我们几个兼职的,怕是跟不上项目进度。”
“这事儿我早有安排。”吴昊拿出另一份名单,“张教授帮我们推荐了三个计算机系的毕业研究生,都是他课题组成员,技术硬,人品也信得过,下周就能来面试。”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吴昊身上。他深吸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规划:“张教授跟我提过,我打算申请本硕连读,这样既能保留学生身份,又有更多时间兼顾科研和公司。重点放在三块:一是脑机接口算法优化,争取尽快达到军方要求;二是推进昊琪新能源的注册事宜,高学姐,这事得麻烦你多盯着;三是小程序的商业化拓展,王鹏,我们得琢磨着怎么把用户流量变现了。”
【天蛾同步生成时间分配表:每周3天投入实验室,2天处理公司业务,1天用于课程学习,剩余1天弹性调配,效率最大化。】
“还有个事。”吴昊话锋一转,“从这个月开始,所有人的薪资翻倍,邵易阳考研期间每月发生活补贴,杨凯程去深圳的差旅费全报,另外给每个人配一台最新的笔记本电脑,学习工作都能用。”
这话一出,办公室里瞬间沸腾了。李娜激动得差点把手里的笔掉地上:“吴哥,这……这也太突然了!”
“不突然。”吴昊看着这群陪他一路打拼的伙伴,语气诚恳,“公司能有今天,靠的是大家的付出。钱不是目的,是想让你们没有后顾之忧,既能安心读书,又能放手干事。”
散会后,邵易阳留下来整理资料,看着桌上的考研大纲,嘴角忍不住上扬。以前他总觉得毕业后找份安稳工作就行,是吴昊让他看到了另一种可能——原来读书和创业并不矛盾,甚至能相互成就。
王鹏和周明则扎进了技术部,对着脑电波数据模型讨论到深夜。周明感慨道:“以前总觉得搞技术就是敲代码,现在才发现,能把技术用到帮人治病、甚至国防上,这才叫真本事。”
吴昊站在落地窗前,看着办公室里亮到深夜的灯光,心里一片踏实。团队就像一艘航船,以前他一个人掌舵,难免手忙脚乱;现在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有人负责导航,有人负责划桨,有人负责修补船帆,这艘船才能在更广阔的海域里乘风破浪。
【检测到团队分工明确,成员目标一致性达92%,判定为“高效协作”状态,解锁团队技能“快速响应”——紧急任务处理效率提升30%。】
“看来,我们离真正的‘昊阳系’,又近了一步。”吴昊在心里对自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