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国产替代显成效,首批设备顺利交付
海城能源集团的测试大厅里,张涛围着昊阳科技的样机转了三圈,手里的测温仪显示充电桩外壳温度38c,比他们正在用的老款设备还低2c。
“双路同时充电时,电流分配能做到多少精度?”张涛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问。
周明调出后台数据:“误差在±5%以内,虽然比进口芯片的±3%稍大,但完全符合国家充电桩标准。而且我们加了温度补偿算法,环境温度变化时,精度还能再提升1%。”
张涛让自己的技术总监亲自操作,从扫码启动到充电结束,每个环节都反复测试了三遍。最后技术总监凑到张涛耳边低语:“张总,性能确实达标,特别是那个故障预警功能,比我们现在用的还灵敏,刚才故意拔了根线,它3秒就报警了。”
张涛这才露出笑容,握着吴昊的手说:“小吴,我没看错你们!就按昨天说的,500台订单正式签,预付款30%,今天就打给你们。不过我有个要求——每台设备都要附带详细的测试报告,我们的监理会全程盯着安装。”
“没问题。”吴昊递过早已准备好的合同,“我们派10名技术人员跟着安装,随时解决问题。”
签完合同的那一刻,邵易阳悄悄掐了自己一把,确认不是在做梦——600万的订单,真的拿下来了!
回到公司,吴昊立刻召开动员大会。“工厂那边我已经谈好了,三班倒赶工,20天内完成500台设备生产;邵易阳带安装组,提前去现场勘察,确定充电桩的安装位置和走线;王鹏盯着供应链,特别是国产芯片的库存,再订2000片备用;周明,你把驱动程序再优化一遍,争取把电流控制精度再提高1%。”
【天蛾同步生成项目甘特图:生产环节预留3天缓冲期,安装组分5个小队同步作业,可确保30天内完成全部交付。】
接下来的日子,昊阳科技就像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吴昊每天早上看生产进度,中午盯安装现场,晚上审测试报告,“天蛾”则实时监测各环节数据——比如工厂的产能是否达标,安装队的进度有没有滞后,一旦出现偏差就立刻预警。
有一次,邵易阳在市民广场安装时发现,地面混凝土的硬度不够,充电桩固定螺栓容易松动。他刚把问题反馈回来,“天蛾”就推送了三种解决方案:“1. 更换加长膨胀螺栓,嵌入地下50;2. 浇筑混凝土加固基座,增加2天工期;3. 采用预埋钢板工艺,成本增加10%。”吴昊当场拍板用第一种方案,既不耽误工期,又能保证安全。
安装到第20天,意外还是发生了,一批新到的国产芯片出现了批次性质量问题,有30台充电桩在测试时频繁死机。王鹏急得满头大汗,这时候再订芯片肯定来不及了。
“拆样机的芯片先用。”吴昊当机立断,“我们办公室那5台样机,把芯片拆下来装到这批设备上,保证明天按时交付给火车站的站点。然后让供应商立刻补发合格芯片,耽误的工期我们用加班补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