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与邵易阳深探讨,共绘未来发展图
2010年的最后一个周末,哈尔滨下起了入冬的第一场大雪。昊阳科技的办公室里,吴昊和邵易阳围坐在火炉旁,面前摊着一张写满字的白纸,上面是公司成立以来的业绩数据:月利润从最初的5000元,到如今稳定在25万以上;团队从3人扩张到12人;产品从单一的手机壳,扩展到无线充电系列、定制周边等五大类。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在创业协会见面吗?”邵易阳喝了口热茶,笑着说,“你当时说要做校园数码第一品牌,我还觉得你在吹牛。”
吴昊也笑了:“那时候确实没底气,全靠……靠直觉。”他及时改口,避开了智能体的秘密,“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有稳定的供应链,有了自己私域的客户群,有能打的团队,是时候想想更远的事了。”
邵易阳收起笑容,认真起来:“你想怎么发展?我觉得现在的规模已经不错了,稳扎稳打挺好。”
“稳扎稳打不够,”吴昊摇头,“数码配件市场门槛太低,很容易被复制。我们必须往上游走,要么做技术,要么做品牌。”
他拿出天蛾做的行业趋势预测:“2011-2013年,智能手机将迎来爆发期,配件市场规模年增速30%,但竞争会加剧;2014年后,市场将向头部品牌集中,小商家生存空间缩小。
建议:1. 布局自有工厂,掌握核心技术;2. 拓展线下渠道,建立品牌认知;3. 试水智能硬件,为未来转型铺垫。”
“第一步,建自有工厂,”吴昊指着第一条说,“现在代工不仅成本高,品控也受制于人。我在找个地方建厂,引进自动化生产线,把无线充电的核心技术握在自己手里。”
邵易阳皱了皱眉:“建厂要一大笔钱吧?我们现在的流动资金够吗?”
“够一部分,不够的可以找投资,”吴昊早有准备,“高诗琪那边一直想跟我们加深合作,她父亲的集团有制造业资源,或许能拉他们入股。”
“第二步,开线下体验店,”吴昊继续说,“线上看不到摸不着,体验店可以让用户亲手感受产品的质感,还能做定制服务的线下对接。先在哈尔滨开两家,然后复制到东北的其他高校城市。”
邵易阳点头:“这个我支持,我去跑选址和装修,保证成本控制在预算内。”
“第三步,研发智能硬件,”吴昊的眼神亮了起来,“天蛾分析,智能手环、迷你投影仪这些产品很快会流行,我们可以从‘便携能量站’延伸出去,做‘高校场景智能硬件生态’。”
邵易阳看着吴昊描绘的蓝图,心里热血沸腾:“听起来像那么回事!不过……”他犹豫了一下,“我爸妈希望我考研,说做生意不稳定。还是读个研究生,以后进国企或者当老师靠谱。说实话,我自己也有点犹豫,现在公司走上正轨了,我要是离开,你能撑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