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太婆柳氏寻夫(2 / 2)

【天下徭役之苦,莫过于送夫修长城而不归!】

【太婆柳氏自幼与江氏太公江竹茂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两家人分别居住于村头和村尾,相距二里地。】

【随着年纪增长,两人有情人终成眷属,那年年初,柳氏被八抬大轿明媒正娶进门。】

【初婚的日子总是如胶似漆甜若蜜,奈何好景不长,未等柳氏怀有身孕,太公江竹茂便被凶狠的官兵抓了壮丁,伙同县城各乡里其他青年一同北上。】

【此一别便是三年,江竹茂未曾往家中捎过半张信笺,亦无口头传话回来。太婆柳氏思念丈夫,常泪湿枕巾,心知夫妻二人相见遥遥无期。遂收拾行囊,作别了父母北上寻夫。】

【此去,柳氏历经种种艰难险阻,历时三年终于来到京城附近,不顾身心疲惫,四处向人打听那些被抓壮丁修长城的人在何处。】

【“姑娘,你一个弱女子居然能从百越蛮夷之地寻到京城,老夫甚为敬佩。只是老夫劝你有个心理准备,这些年不知道有多少男丁被抓去修那长城,最终都累死病死在了长城脚下。”】

【太婆柳氏心如累石,老丈一席话压得她站立不稳。此一路北上,见惯了生死,可总存能见到丈夫的希望,才能日以继夜地支撑她前行。】

【“多谢老丈提醒,只是,小女子既已到此处,岂有半途而废之理。生,见人。死,见尸方可心安。”】

【“老夫我在附近还是有些人脉,罢了,这玉佩你随身带着,见到徭吏大人,可与他一观,多少能卖老夫个面子与你方便。”】

【柳氏接过玉佩拜谢:“多谢老丈,若我得偿所愿,定携夫君回来谢救命之恩。”】

【她寻寻觅觅,最终来到长城脚下,见徭吏将玉佩献上:“大人,小女子千里迢迢,三年至此,盼能见夫君一面,知其安好与否,以慰家中父母。还望大人慈悲心肠,容我与夫君相聚。”】

【徭吏把玩手中玉佩,玉佩主人他自然认得。瞧眼前小娘子虽历经风雨,浑身衣衫陈旧,一副农妇打扮却也难掩其往日俏丽姿色。】

【徭役环境恶劣,官吏的日子也苦,能碰到如此小娘子,他内心升起一团火。“本官可以为你查阅一番所征名册。不过,你需答应本官一个条件。”】

【“大人请说。”柳氏寻夫心切,未曾细观徭吏眼色。】

【“好,若你之夫已死,你便留下在本官身边当个小妾。若不答应,便拿着这玉佩离开。”】

【柳氏呆滞良久,咬牙重重点头答应。若夫君已死,那她——】

【“好,好,好!本官这便为你查阅名册,你夫君姓名为何?”】

【“江竹茂,百越柳城县人。三年前年方二十。”】

【徭吏接过手下递来的册子,册子分生册与死册,他先眯眼查看各属地生册壮丁姓名。三年间,绝大多数人的姓名被划上了朱红的叉。手指徐徐下行,逐行逐字,终于找到了‘江竹茂’三个字,其上,已打上红叉。】

【随后,他又查阅死册。册上有明确记载每日死亡人数,死亡原因。尸体处理经手人以及掩埋地点等详细信息。】

【徭吏将两册翻与柳氏观看,“你夫于两年前,寒冬时节染上恶疾被就地掩埋。小娘子,别忘了你答应本官的事。”】

【北上此三年中,柳氏虽不止一次想过,但此刻闻噩耗仍如晴天霹雳,身躯不停颤抖,泪水沾满衣襟。】

【她先是对着家乡的方向磕了三个响头,再给徭吏磕头:“大人对小女子的垂爱,小女子感谢不尽。只是,好女不侍二夫。我夫已死,我心亦愿追随他而去。”】

【说罢,不等徭吏开口,柳氏冲出居所,从城墙上纵身跳下,摔死在大石头上。鲜血染红了石头,也震动了徭吏的心。】

【“罢了,如此烈性女子,实属罕见。既不得实乃我之不配也。来人,且将她葬在大石之下吧。”】

【太婆柳氏真灵不灭,夜夜徘徊至今。你是否愿意满足她的心愿?帮助她与太公江竹茂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