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暖阁嗣逼宫(2 / 2)

萧衍深邃的眼眸中不见波澜,静默片刻,方缓缓开口,声音平静无波:“既然弟妹身子不适,自当请太医好生诊治。李德全,传朕旨意,速召李太医,并太医院所有妇科圣手,即刻前来为太子侧妃会诊。”

不多时,以李太医为首的数位太医匆匆而至。众人轮番上前,仔细为白茹意诊脉。殿内鸦雀无声,只余下紧张的呼吸声。最终,仍由李太医上前禀奏,他语气忐忑,边回话边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萧衍的神色:

“回禀陛下、太后娘娘……太子侧妃脉象,确系……喜脉。只是月份尚浅,加之侧妃娘娘近来忧思惊惧,以致……胎象不稳,急需安心静养,万不可再受刺激。”

萧衍面上依旧看不出喜怒。

白时雨立刻抓住“胎象不稳”四字,声音愈发悲切,带着哭腔:“陛下!你可都听见了!茹意这胎本就不稳,若再让她眼见白家亲人遭难,济儿受辱,万一……万一有个闪失,这皇室唯一的血脉……”她话语一顿,目光扫过殿中众臣,意有所指地加重了语气,“这让我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又如何面对天下人的非议?”

她向前一步,几乎是在哀求:“哀家知道白鸿渐罪该万死,死不足惜!可济儿终究是受了蒙蔽,茹意更是全然无辜!陛下难道真忍心让这未出世的皇孙,一落地便没了父亲依靠,没了母族庇护吗?”

白茹意也适时地扶住小腹,泪光盈盈,虚弱地附和:“臣妾……臣妾别无他求,只盼陛下能开恩,饶过济郎性命,放过白家那些尚且年幼、不识世事的弟妹……臣妾愿长居仁寿宫,日夜为陛下、为大胤祈福,再不过问宫外之事……”

萧衍的目光在白时雨与白茹意脸上停留片刻,终于再次开口,声音沉稳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仪:“太后心系皇嗣,朕,明白。”

他话锋一转,骤然变得锐利:“然,法不容情,亦是国本!白鸿渐通敌叛国,致使北疆数千将士埋骨黄沙,若不严惩元凶,何以告慰亡灵?何以安定民心?何以震慑宵小?”

先以雷霆之势堵住太后保全白家核心的幻想,萧衍语气随即微缓,给出了明确的让步:“但,朕亦念及皇家血脉,不会让未出世的孩子蒙羞。朕可答应你两件事:其一,太子侧妃白茹意,即日起迁居仁寿宫偏殿静养,由太医院指派专人悉心照料,务必确保皇嗣安稳;其二,白氏嫡系三族之内,所有七岁以下稚龄幼儿,可免连坐之罪,派人押送,发还原籍安置,不予株连。”

紧接着,他的语气再次变得斩钉截铁,彻底断绝了白家复起的任何可能:“然,萧济身为储君,纵容外戚、构陷忠良、漠视民生,其罪难恕!废黜太子之位,乃必然之举!白家其余成年男丁及涉案旁支,虽未直接通敌,然贪赃枉法、助纣为虐,抄没家产、贬为庶民,已是朕法外开恩!”

“济儿是你唯一的弟弟!”白时雨失声喊道,脸上血色尽褪,“即便有错,看在皇嗣份上,保留他的太子之位,圈禁宗人府便是,何至于废黜!”

萧衍眸光一冷,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将“皇嗣”这个筹码重重压回:“太后应当想清楚,萧济若仍居太子之位,难保不会有白党余孽心存幻想,借‘太子复位’之名兴风作浪。届时风波再起,波及仁寿宫,惊扰了侧妃与她腹中皇嗣,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他目光如炬,扫过白茹意,最终定格在白时雨苍白的脸上,一字一句道:“废其位,圈禁于红云寺,既是对萧济之惩处,亦是令他远离朝堂纷争,间接保全皇嗣之安稳。太后若再执意坚持,非是爱之,实乃害之,便是将皇嗣置于险境而不顾!”

白时雨身形猛地一晃,被冯德海死死扶住。她看着龙椅上那个神色冷峻、目光锐利的儿子,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那个曾经需要她庇护的孩童,早已成长为一位心思深沉、手段果决的帝王。他给出的条件,已是目前形势下,她能争取到的……最好,也是最后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