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冥王大陆之开元志 > 第169章 强烈的情感、未竟的执念、破碎的规则

第169章 强烈的情感、未竟的执念、破碎的规则(1 / 1)

渐渐地,他找到了一种微妙的状态。他不再试图驱散或抵抗那丝冰冷,而是将自己的意识附着其上,如同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感受它的流动,它的性质。他发现,这寂灭力量并非完全无序的破坏,它似乎遵循着某种极其抽象、关乎“终结”本身的法则。在这种状态下,他再次尝试将精神投向那本古书。

这一次,那些扭曲的符号不再仅仅是令人疯狂的图案。在他的“感知”中,它们开始分解、重组,化作一股股信息流,直接涌入他的意识。那不是文字,而是意象,是感悟,是关于“边界”的古老定义:存在与虚无的界限,时间流逝与永恒的间隔,意识清醒与沉沦的临界点……

不知过了多久,李信猛地睁开眼,瞳孔深处仿佛有灰色的流光一闪而过。他看向那本古书,虽然依旧看不懂符号,但他“理解”了第一页所传达的核心意念——所谓边界,并非一条线,而是一个动态的、需要时刻去维持和认知的平衡状态。守夜人的职责,便是守护这种脆弱的平衡。

“看来,你摸到门槛了。”诺兹姆不知何时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正看着他,眼中第一次露出了些许类似赞许的神色,“比我想象的要快。你的‘异常’,确实是钥匙。”

李信长舒一口气,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但精神却异常清明。他对体内那丝寂灭力量的感知清晰了许多,虽然还远谈不上控制,但至少不再像之前那样被动承受其侵蚀。“接下来该怎么做?”

“接下来?”诺兹姆望向石屋外永恒的黄昏,“你需要实践。残响之地并非只有死寂,这里游荡着一些被寂灭力量侵蚀、失去理智的‘回响体’,它们是失败的守夜人,或是迷失在此地的强大灵魂碎片。它们会本能地攻击任何带有‘存在’气息的生命。狩猎它们,在战斗中学会运用你的感知,学会在生与死的边界上舞蹈。记住,不要依赖力量,要依赖你的‘认知’。”

诺兹姆递给李信一把粗糙的、用此地黑石打磨成的短刃:“用这个。你的那些花哨能力,在这里不如一块结实的石头有用。”

李信接过石刃,触手冰凉沉重。他明白,这是一条更加危险的道路,但也是唯一能让他强大起来,摆脱棋子和实验品命运的道路。

他走出石屋,踏入那片灰色的荒原。死寂的世界里,他的感知被放大到极限。很快,他察觉到了一丝不协调的“波动”,那是一种充满憎恨与毁灭欲望的意念,混杂着纯粹的寂灭气息。

一个扭曲的身影,由灰烬和阴影构成,人形却四肢着地,以诡异的速度从一座沙丘后扑来!它的眼睛是两个空洞,散发着吞噬一切的光芒。

李信握紧石刃,没有调动体内残存的灵能,而是全力运转起那异时间线的感知力,同时保持着对体内寂灭力量的“观察者”状态。在他的视野中,扑来的回响体不再是一个整体,而是一团混乱的能量集合,其中有一个点,散发着最浓郁的寂灭波动,那是它的“核心”!

侧身,闪避!动作远不如他全盛时期迅捷,却精准地避开了扑击。石刃划出一道简陋的弧线,并非砍向躯干,而是直刺那个感知中的“核心”!

“嗤!”如同烧红的铁块落入冰水,回响体发出一声无声的尖啸,身体剧烈扭曲,然后溃散成更浓的灰烬,消散在空气中。只留下一丝精纯但冰冷的寂灭气息,被李信体内那同源的力量自动吸收了一部分,反而让他感觉对那股力量的掌控更清晰了一分。

李信站在原地,微微喘息。战斗短暂,却耗尽了他的心神。这种依靠绝对感知和精准打击的战斗方式,与过去截然不同。

这只是开始。残响之地的深处,还有更多、更强大的回响体。星辉学派的追兵,或许也已经在路上了。而关于守夜人的真正秘密,关于寂灭核心的终极真相,还隐藏在这片无边荒原的尽头。

他握紧了手中的石刃,眼神变得坚定。无论前路如何,他都必须走下去。为了生存,为了真相,也为了掌控自己的命运。他的时间线,必须由他自己来书写。

灰色的沙尘在李信脚边打着旋,无声落下。他缓缓直起身,手中粗糙的黑石短刃上,残留着一丝冰冷的触感,那是刚刚消散的回响体核心留下的最后印记。吸收掉那丝精纯的寂灭气息后,体内原本躁动不安的冰冷力量似乎温顺了少许,像一头被短暂喂食的凶兽,蛰伏起来。但这种“喂食”带来的掌控感,伴随着一种更深层次的不安——他是否正在走向诺兹姆警告过的、被寂灭同化的道路?

返回石屋时,诺兹姆依旧在打磨那些黑色的石头,动作缓慢而专注,仿佛外界的时间流逝与他无关。他头也不抬,沙哑的声音却准确地在李信耳边响起:“狩猎的滋味如何?与虚无的造物共舞,可比和活生生的敌人厮杀更考验心智。”

“像是在刀尖上保持平衡。”李信老实回答,将石刃放在一旁,感受着精神上的疲惫与某种奇特的亢奋,“必须完全依赖感知,任何一丝灵能的波动或者情绪的起伏,都可能打破那种微妙的‘观察’状态,被它们嗅到‘存在’的气息。”

“平衡……”诺兹姆停下动作,抬起那双余烬般的眼睛,“是守夜人唯一需要掌握的‘力量’。力量本身会枯竭,法则会被扭曲,唯有对平衡的认知,是照亮永恒黑暗的唯一火种。”他指了指那本依旧摊开的古书,“你只读懂了第一页的皮毛。继续吧,在你被下一波‘回响’吞噬,或者被‘窃火者’找到之前,尽可能多地理解‘边界’的含义。”

李信没有休息,再次盘膝坐下,将精神沉入那本厚重的皮革书籍。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这次他进入那种“观察者”状态更快了些。意识掠过那些扭曲的符号,信息流再次涌入: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些更具体的东西——关于“残响之地”的形成机理,关于“回响体”的本质,它们并非纯粹的怪物,而是世界毁灭时,强烈的情感、未竟的执念、破碎的规则,与寂灭力量混合后产生的畸形存在。它们是消亡历史的悲鸣,也是寂灭侵蚀现实的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