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零散的信息,与警方掌握的其他线索相互印证,逐渐勾勒出几条相对清晰的非法出境通道。
陈警官指着地图上的几个节点:“他们会像老鼠一样,打掉一个窝点,就换一个地方。所以我们必须更快,在他们建立起新的稳定通道之前,予以致命打击。”
第五十四章 数据迷雾
就在“清源”行动紧锣密鼓部署时,小李那边传来了更令人不安的消息。
通过对暗网数据的持续监控,他发现此前被摧毁的多个诈骗集团的“遗产”——包括成套的话术脚本、钓鱼网站模板,甚至所谓的“园区管理经验”——正在被打包成廉价的“诈骗即服务”套餐出售。这意味着,犯罪的门槛在降低,未来可能出现大量小规模、隐匿性更强的“幽灵据点”。
更棘手的是,小李追踪到,有诈骗集团开始尝试使用AI技术。他们通过分析社交媒体上公开的信息,能够自动生成更具迷惑性的“个性化”诈骗脚本。
“他们可能在尝试构建更智能的诈骗系统。”小李忧心忡忡地对小黄说,“未来的诈骗,可能会是AI针对每个人量身定制的陷阱,迷惑性和危害性都会更大。”
技术进化带来的阴影,比单纯的暴力威胁更加令人窒息。小黄意识到,“灯塔”计划未来的警示内容,也必须升级,必须将这种基于个人信息的精准诈骗风险纳入其中。
第五十五章 微光汇聚
压力和威胁没有让小黄退缩,反而让他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使命。
他调整了“灯塔”计划的宣传策略,将林婷的《七日》系列画作制作成了动态反诈宣传片。当《饵》的短片发布,那些象征着虚假招聘信息的绚丽毒蘑菇在屏幕上妖娆舞动,最终化作禁锢的铁笼时,强烈的视觉冲击引发了观众巨大的共鸣。
同时,小黄开始撰写一系列深度分析文章,标题直接而犀利:
· 《“高薪”背后的定价:你的身体器官在黑市值多少钱?》
· 《从“恋人”到“屠夫”:杀猪盘情感养成的七天步骤》(基于多位亲历者讲述的话术流程)
· 《警惕“二次贩卖”:即使逃出园区,危险并未结束》(参考了张北等人被多次转卖的案例)
这些内容,结合真实案例与心理学分析,冷静地拆解骗局的每一个环节,在网络上传阅极广。
一天,小黄收到一封没有署名的邮件,里面只有一句话:
“谢谢你们。看了《笼》,我退掉了去泰国的机票。那个‘游戏公司’的招聘,和你们说的陷阱一模一样。”
这封邮件,像一缕微弱却坚定的风,吹散了连日笼罩在小黄心头的些许阴霾。他明白,他们发出的光,哪怕再微弱,也真的能在某个关键时刻,为迷途的人照亮脚下的深渊。
他站在新安全屋的窗边,望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灯。远方的威胁依然存在,技术的迷雾日益深重,但他和他的同伴们,正尝试用各自的方式——无论是代码、画笔、文字还是法律——汇聚成更明亮的光束,去刺破那无边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