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幽灵”的进化
“捕网行动”的成功,并未让诈骗网络销声匿迹。小李监控到,暗网上开始出现名为 “诈骗即服务” 的标准化套餐,提供从话术脚本、钓鱼网站模板到“园区管理经验”的全套资料,售价低廉,购买者Ip遍布全球。
“他们在‘开源’,”小李向小黄和杨会长汇报,语气凝重,“底层技术和模式像Franchise一样被扩散。我们未来要面对的,可能不再是集中的园区,而是无数个分散、隐匿的‘幽灵据点’,打击难度会指数级上升。”
同时,短视频平台涌现一批“反诈网红”,以夸张剧情和煽情口吻讲述所谓的“缅北历险记”,内容漏洞百出,甚至刻意美化“绝境逢生”的冒险色彩。
“他们在消解我们的公信力,把严肃的警示娱乐化、浪漫化。”杨会长一针见血,“这是更高级的混淆视听和文化层面的‘洗白’。”
---
第四十八章 “楚门”的牢笼
更高级的威胁,源自小李团队截获的情报:诈骗集团核心团队“造物主”,正在开发名为 “楚门2.0” 的AI系统。该系统能通过分析社交媒体数据,精准刻画用户心理,自动生成量身定制的诈骗脚本,甚至模拟真人进行语音和视频交互。
“一旦成熟,诈骗将进入全自动化、大规模精准投放的时代。”小李的声音带着一丝绝望,“我们是在用血肉之躯,对抗冰冷的算法。”
很快,“楚门2.0”的威力初现。小黄的父亲接到精准推销“高压氧舱”的诈骗电话;母亲被拉入全是AI扮演的“老友群”;“灯塔”计划官方账号收到用AI合成的、足以乱真的“杨会长”的授权变更指令。
小黄意识到,这不是测试。“楚门2.0”已经上线,而他身边的人,成了第一批“体验用户”。敌人正用这种方式,构建一个无形的数据牢笼,试图摧毁他们最后的抵抗意志。
---
第四十九章 画笔与代码
面对这无孔不入的AI威胁,小黄和小李的“灯塔”计划紧急开设“反AI诈骗”专栏,教授公众如何通过细节甄别AI合成的语音和面孔,并加强数据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