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主任,关于苏晓的长期监测数据……有点新发现。”
苏晓在“灰塔”事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和休养,精神状态基本稳定,记忆也趋于正常,已经逐渐回归社会,开始了新的生活。警方出于保护目的,依然对她进行着远距离的、非侵入式的健康监测。
“什么发现?”
“我们定期采集她的毛发和体液样本进行常规生化分析。这一次,在她的线粒体dNA序列中,发现了一段……极其微小的、非自然的插入序列。”技术负责人将报告递给陆时,“这段序列不具备已知的生物学功能,其结构……更像是一种加密的信息存储结构,类似于……我们之前在那块‘静默之眼’石板上看到的纳米级纹路!”
陆时的心猛地一沉。韩东明在她身上留下的“礼物”,竟然如此根深蒂固?连dNA层面都被改造了?
“这段序列的内容能解析吗?”
“正在尝试,但难度极大。它似乎处于一种‘休眠’状态。我们担心,强行解析或者某种特定的外部刺激,可能会激活它……”
苏晓就像一颗不知道何时会引爆的定时炸弹。她大脑中的纳米沉积物代谢了,但更根本的遗传密码却被嵌入了未知的信息。这到底是韩东明个人的疯狂,还是“降格派”某种更深层计划的一部分?
“加强监测,但绝对不要惊动她,更不能进行任何可能激活这段序列的尝试。”陆时语气严肃。处理苏晓的问题,必须万分谨慎。
傍晚,陆时独自一人留在办公室。窗外,城市的霓虹灯次第亮起,勾勒出繁华的轮廓。然而,在这平静的表象之下,他看到了无数潜藏的暗流:遍布全球的“刻痕”,神出鬼没的“降格派”残余,态度不明的“守望者”和“巡林客”,以及像苏晓这样,被永久性改变的个体……
他们摧毁了“灰塔”,赢得了一场战役,但战争远未结束。对手从明处转入了暗处,从激烈的对抗转向了更加隐秘的渗透和布局。
桌上的内部通讯灯闪烁,是负责监控网络舆论的团队。
“陆主任,发现一些值得注意的动向。最近在几个小众的哲学论坛和科幻爱好者社群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思潮讨论。他们自称‘新调律者’,鼓吹人类应该主动利用科技手段,对日益‘混乱’和‘不可控’的世界进行‘理性规划’和‘秩序重构’,其部分核心观点……与‘降格派’的理念存在微妙的相似之处,但披上了现代科学和人文关怀的外衣。”
“追踪这些言论的源头,评估其影响力。”陆时吩咐道。思想的种子,往往比刀剑更具破坏力。
放下通讯器,陆时走到窗边,俯瞰着这座他誓言守护的城市。
“灰塔”虽倒,但其阴影以另一种形式,如同病毒般在世界的肌体中扩散。古老的威胁与现代的思潮结合,可能会孕育出更加难以对付的怪物。
他们的工作,从追凶破案,变成了在无数条看不见的战线上,进行着静默的守望。
而这守望,注定漫长而孤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