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缅北之价 > 第42章 静默哨兵

第42章 静默哨兵(1 / 2)

沈渊的笔记像一块投入深潭的巨石,在专案组内部激起了认知层面的涟漪。“渡鸦”并非单纯的毁灭者,而是秉持着某种极端救世理念的“调律者”,这个发现让所有参与案件的人员都感到一种荒诞的沉重。他们面对的,是一群试图以凝固现实来“拯救”世界的疯子。

“降格派”的核心据点被摧毁,但赵伟在逃,那个古老的技术源头依旧成谜。陆时下令,一方面继续追查赵伟和“降格派”可能残存的网络,另一方面,开始按照沈渊笔记中模糊的线索,寻找可能存在的“渐进调律”派系,或者他所说的“真正的渡鸦”。

这项工作如同大海捞针。沈渊的笔记充满了隐喻和个人化的符号,提及的地点多是“龙脉交汇之眼”、“星辉沉降之地”这类玄之又玄的描述。专案组不得不聘请了历史地理学家和民俗学家协助解读,尝试将这些描述转化为现代地理坐标。

与此同时,对城市及周边地区物理环境的持续监测显示,虽然“灰域”信号消失后,量子噪声水平大部分恢复,但在某些特定地点,尤其是历史上曾有过神秘传说或异常现象记录的区域,仍然检测到极其微弱的、残留的“有序化”效应,仿佛“降格”的尝试在这些地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痕”。

一周后,历史地理学家团队提供了一个值得关注的坐标点——位于邻省交界处的一片原始自然保护区深处,有一处被称为“观星崖”的古老遗迹。地方志记载,此地自古便是“观星祭天”之所,山势奇特,据说在特定星象下,能“吸纳星辉,稳定地气”,这与沈渊笔记中提到的“星辉沉降之地”描述高度吻合。

陆时决定亲自带队前往勘查。这一次,他没有大张旗鼓,只带了老张和几名精干队员,以及一位熟悉当地地形的老向导。

深入保护区的路途异常艰难,茂密的原始森林几乎吞噬了所有人类活动的痕迹。经过两天的跋涉,他们才抵达了“观星崖”。那是一片巨大的、仿佛被巨斧劈开的石灰岩断崖,崖面光滑如镜,朝向特定的星空方位。崖顶平坦,散落着一些风化严重的石质基座,隐约能看出人工雕琢的痕迹,年代极其久远。

“就是这里了,”老向导指着崖顶,“老辈子人说,这里是古代祭司和天地沟通的地方,不能久留,有灵气,也有邪气。”

技术队员立刻开始布设环境监测设备。很快,初步数据传来:此地的磁场强度异常,环境辐射本底值略低于周边区域,更重要的是,那种微弱的“有序化”效应在这里比其他地方都要明显一些!

“这里确实特殊,”环境专家看着数据,“就像……一个天然的‘调律’节点。”

就在队员们分散勘查时,老张在崖壁一个极其隐蔽的裂缝里,发现了一个东西——一个用某种坚韧的植物纤维和动物皮革手工缝制的小袋子,里面装着一块打磨光滑的黑色石板,石板上用极其精细的线条,刻着一个符号。

不是“渡鸦之翼”,而是一个更加复杂、仿佛由无数细密网格和波动曲线构成的图案,中心有一个类似眼睛的简化标记,但眼神并非冰冷,而是带着一种……守望的意味。

“这是什么?”老张将石板递给陆时。

陆时仔细端详着这个符号,感觉它与“渡鸦”的风格既相似又不同。少了几分侵略性,多了几分沉静与观测感。

“也许……这就是沈渊说的,‘真正的渡鸦’?”陆时猜测。

就在这时,负责警戒的队员突然发出低声警告:“有人靠近!”

只见从森林深处,悄无声息地走出了三个身影。他们都穿着用植物汁液染成暗色的粗布衣服,脸上带着木质面具,面具的造型正是那种网格与眼睛结合的符号!他们手中没有武器,只有看似简陋的木杖,但他们的出现方式太过诡异,仿佛与周围的森林融为一体。

“外来者,离开这里。”为首的一个面具人开口,声音苍老而平静,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此地非汝等应涉足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