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缅北之价 > 第15章 数据残骸

第15章 数据残骸(1 / 2)

地下巢穴的阴冷尚未从骨缝中散去,指挥车内的空气却已因新发现的线索而紧绷如弦。那枚从韩东明巢穴电脑桌暗格里抠出的U盘,被紧急送入技术中心的隔离检测台,像一枚从深渊捞起的冰冷心脏,连接着无数导线与接口。

陆时站在单面玻璃后,凝视着技术员们忙碌的身影。屏幕上流淌过一行行代码,检测程序正在剥离可能存在的陷阱。时间,在这寂静的煎熬中,被无限拉长。每一秒,韩东明都可能带着他选定的“最终容器”消失在更深的黑暗里,完成那亵渎的“仪式”。

“清除完毕,无病毒,无自毁程序。开始尝试读取数据。”技术主管的声音透过内部通讯传来,略带一丝疲惫的沙哑。

主屏幕亮起,文件目录弹出。并非预想中的井然有序,而是一片狼藉。文件名大多残缺不全,后缀混乱,像是经历了一场仓促的破坏。

“数据恢复算法已启动,优先尝试重组可识别文件结构。”

进度条缓慢地爬升。首先被拼凑出来的,是一个标记为 obs_L_7 的文本碎片。内容令人不寒而栗:

“……目标 #03(林)初期神经共振频率与‘翼’的基频出现短暂谐波……可惜,生理耐受性未达阈值,意识在相位偏移中崩解……标记已完成,数据封存。证明‘钥匙’的引导方向正确,但‘容器’材质仍需筛选。”

冰冷的文字将林媛的遇害定性为一次失败的“实验”。韩东明在记录中透出的,并非杀人者的恐慌或残忍,而是一种近乎偏执的研究员口吻,仿佛在记录一次不尽人意的化学反应。

紧接着,另一份文件 protol_Scheatic_04.jpg 被恢复。那是一张极其复杂的示意图,手绘与打印元素混杂。图中,一个人体轮廓被标注着数十个电极位点,连接着精密的信号发生器和反馈系统。旁边附有化学分子式和给药路径。而所有流程的核心驱动信号,被标注为一个醒目的符号——正是那“渡鸦之翼”。图的边缘有潦草的笔记:“阈限穿越的关键在于共振……古老符号是撬动潜意识深层的杠杆……”

科学与邪教的扭曲结合,在此达到了令人发指的高度。

“发现一个加密分区,标签是 Vessel_pool_Enc!”技术员报告,“尝试常用密码失败……正在暴力破解。”

等待中,第三份文件浮现—— Site_Assessnt_List.txt。这是一个地点评估列表,罗列了数个废弃或偏僻的场所,后面附有简短的优缺点分析,如“交通便利但监控覆盖率高”、“空间理想但电力供应不稳”。在列表末尾,一个地点被红圈标注:

“候选地点 Gaa: ‘净水厂旧址’。优势:独立供水供电系统残留,深层结构隔音良好,核心区域可达‘千级洁净’标准。劣势:需重新布设屏蔽层。评估:适合‘最终收敛’。”

净水厂旧址!千级洁净!这与音频中“纯净之地”的暗示高度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