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哪里都不去,我可以养弟弟妹妹,我年后不上学了,去上工。”
小燕十二岁,正上初中。
“不要。”小花突然说,“姐姐你成绩那么好,要考高中,上大学。我可以干活。”
不知道为何,林晓晴突然眼睛有些酸胀。
自己当年辍学的时候,弟弟也说过相似的话。
“你们都要好好上学,别担心,叔叔婶婶会帮你们的。”
秦谨行去找了支书和大队长。
村子离营地比较近,营地帮了村子里许多。
秦谨行说话很好使。
支书和大队长答应会帮忙看好小燕家的房屋,不让她伯伯抢去。
至于小燕上学的事,林晓晴决定资助她。
村里有没儿子的人家想要收养她们的弟弟,但是小燕和小花姐妹两个不愿意。
“弟弟很听话的,以前爸爸妈妈上工的时候,都是我们照顾他的。”小燕说。
爸妈拼命护住的弟弟,不能送给别人。
林晓晴让她们自己决定,只要他们想上学,她就会一直资助她们。
对于村里其他几家遭难的人,林晓晴表示可以每家资助了一个孩子上学。
她不会大包大揽,也不可能替人承受苦难。
只是不愿看到因为贫穷,让本来有机会走出戈壁的孩子们,再重复上一辈苦难的命运。
有两家人不满足于只资助学费,还想让林晓晴多给点钱。
说读书不仅要花钱,家里还缺了一个劳动力,得把工分钱也算上。
“只有学杂费,上不上随你们,别的不可能。”
两户人家拽着孩子嘟嘟囔囔的走了。
林晓晴能看出那两个孩子渴望上学,可是拗不过有这样的父母,只能低着头,跟在家人旁边,听着家里人给他们安排的各种活计。
虽然支书和大队长答应了帮忙照看小燕,但林晓晴还是不放心,决定十天半个月来看一看。
“这事交给我就好。”秦谨行说,“营里的那些兵崽子正好缺少锻炼的机会,罚跑的时候,顺道就跑来看看了。”
林晓晴想着穿军装的士兵更有威慑力,便同意了。
年后,林晓晴成立一个家属会调解小组,五人一组。每月轮流。
每位家属都有机会参与到家属院的管理中。
这样,既减轻了她的工作,又能让大家都有管理的权利。
家属院的军属一听,自己也能跟军属会的会长一样,给别人家评理做主,都很高兴,忙不迭的同意了这事。
陈娟,同意了林晓晴的邀请,她不想整天待在家里,决定干点事。
冯金山一开始不太情愿,怕她累着,但陈娟说她真的想做。
冯金山只好同意,还特地来找了一趟林晓晴,说别给陈娟安排太重的活。
家属院鸡毛蒜皮的琐事安排出去了,开荒队也有了陈娟的帮忙。
年后,地下的冻土还没化,秦谨行便召开了驻地的生产建设会议,安排一年的生产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