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会给我们整个项目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留下难以弥补的隐患啊...实在让人忧心如焚。”
电话那头的张文书沉吟片刻,官腔十足:
“嗯...基础工作确实不能马虎,是根基。你的想法是...?”
“我觉得,急需抽调一位心思沉稳、动手能力强、理论基础扎实、最重要的是能沉下心坐冷板凳、耐得住寂寞的骨干同志去加强这块工作,把好这第一道质量关!”
李胜兰图穷匕见,语气却愈发显得公正无私,甚至带着为项目长远考虑的远见卓识,
“我仔细考虑过所有现场人员的专业背景和过往表现,宗渝同志非常合适!他在金沙遗址实习期间就参与过《金沙遗址夹砂陶科技分析与文化因素研究》”
李胜兰嘴角翘起一丝阴险笑容,
“(项目编号:JSSK-2023-076)项目,在陶片的岩相分析、类型学排谱方面有扎实的训练和可圈可点的表现(相关成果参见其项目中期报告附图3-5的岩相显微照片)。”
“而且,他在001坑的初步工作中,也展现出了...嗯...相当细致和严谨的观察力。把他调整到陶片拼合与基础分析组,”
“既能充分发挥他的专业特长优势,又能彻底解决我们当前基础工作的燃眉之急,确保核心区发掘无后顾之忧。您看这个调整方案是否可行?”
短暂的沉默。张文书这样的官场老手,瞬间就明白了李胜兰的意图——这是用一份冠冕堂皇、甚至引用了对方“学术成果”的报告,
将那个碍眼的宗渝彻底踢出核心发掘区,发配去做最枯燥、最不易出成果、也最远离核心机密与荣誉的苦力活!
用你的履历,把你钉死在最卑微的位置上。不过,这点“小忙”对他而言只是举手之劳,顺水人情。
“嗯...宗渝嘛,小伙子能力还是有的,口碑也不错,踏实肯干,只是这次犯的错还没查清,不过拿了金奖也基本过去了,历练历练也是好事。”
张文书打着官腔,一锤定音,
“行,你的考虑很周全,眼光也很长远,基础工作确实需要精兵强将把好关。我原则上同意你的调整方案。你尽快拟一份正式的书面报告,按流程走一下,我这边批。核心区那边,让俊忠多担待点,年轻人多压压担子也是好事,是难得的历练机会嘛。”
“太感谢张主任的理解和支持了!您真是高瞻远瞩!您放心,报告我立刻着手准备,保证有理有据,流程完备。俊忠那边我也会重点督促,让他务必全力以赴,不辜负您的信任和栽培...”
李胜兰脸上绽开一个冰冷的、胜利的微笑,然而那笑意却丝毫未达阴鸷的眼底。
挂断电话,她迅速伏案,指尖在键盘上飞快敲击,一份措辞严谨、论据“充分”的《关于优化龙门山遗址现场工作结构及人员岗位调整的请示》很快出炉。
报告中,将宗渝“因项目全局需要,为加强基础研究环节力量,充分发挥其在陶器岩相分析与类型学排谱方面的专业特长,
参见附件1,JSSK-2023-076项目相关成果节选及岩相显微照片”调离核心祭祀坑JK001,转岗至附属探方区t0500系列负责陶片整理拼合与基础分析的决定,
写得合情合理,天衣无缝,甚至带着点“重用人才”的意味。
附件里,赫然附上了宗渝参与过的那个金沙项目的截图和他报告中的岩相显微照片——这正是她“专业性”和“公正性”的最佳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