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俱芦洲的煞风被远远抛在身后,重返三十三重天,浓郁的先天灵气如同温润的泉水包裹周身,涤荡着从葬魔渊带回的戾气与疲惫。然而,风曦肩头那缕顽固的归墟蚀气,依旧如同附骨之疽,在仙体深处隐隐作痛,提醒着她那场战役的惨烈与未尽的隐患。
她没有直接回万象更新殿,而是依制先行前往凌霄宝殿复命。
踏入那金光万道、瑞气千条的巍峨殿宇,风曦立刻感受到与往日不同的氛围。帝俊陛下与王母娘娘高踞御座,面容笼罩在朦胧的帝皇之气中,看不出喜怒。下方仙班林立,闻仲、太白金星、天蓬等参与北俱芦洲之役的重臣赫然在列,但除此之外,还多了许多平日较少参与军务的身影——如掌管仙界律法的赤脚大仙,负责星辰运转的斗姆元君,甚至一些气息古老、平日里只在洞府清修、不同世事的上古金仙也位列其中。
整个凌霄宝殿,弥漫着一种肃穆而凝重的气氛,所有仙神的目光,在她踏入殿门的瞬间,便齐刷刷地落在了她的身上。有赞许,有探究,有凝重,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
风曦神色平静,步履沉稳,行至御阶之前,躬身行礼:“臣风曦,奉旨征讨北俱芦洲魔患,今日回朝复命。赖陛下、娘娘天威,及众同僚戮力同心,已初步平定葬魔渊之乱,摧毁归墟祭坛,阻断魔物降临。然,臣等力有未逮,致使主魔阴影魔王一缕本源逃脱,域外星舰遁走,恳请陛下、娘娘降罪。”
她声音清越,不卑不亢,将战役过程、结果、功过如实禀报,并未因功自傲,也未回避过失。
御座之上,帝俊沉稳的声音缓缓响起,如同黄钟大吕,回荡在殿中:“爱卿平身。北俱芦洲一役,详情闻仲爱卿已先行禀报。尔等临危受命,浴血奋战,挫魔渊凶焰,扬天庭威仪,功莫大焉。至于魔首逃脱、星舰遁走,此非战之罪,乃变数使然,爱卿何罪之有?”
王母娘娘亦开口,凤目中含着一丝温和与赞许:“风曦爱卿,你于危难之际,洞察先机,深入魔窟,毁其根本,勇毅可嘉,智谋过人,朕心甚慰。伤势如何了?”
“谢娘娘关怀,臣伤势已无大碍,静养些时日便可。”风曦再次躬身。
“如此便好。”王母微微颔首,话锋却随即一转,目光扫过殿内众仙,“然,葬魔渊虽暂平,然星舰突现,魔王潜逃,归墟之患未绝,此诚我洪荒多事之秋。今日召集群仙,便是要议一议,这天庭日后,当如何行事?”
此言一出,殿内气氛更加微妙。
太白金星率先出列,手持玉板,缓声道:“陛下,娘娘。星灵帝国之事,闻所未闻,其舰犀利,其意难测,视我界域如草芥,此乃前所未有之强敌。老臣以为,当务之急,一是加强周天星斗大阵监察,防范其再次侵入;二是需遣使探查域外,了解此帝国之虚实;三则,内部当整军备武,提升各部战力,以应不测。”
他此言老成持重,着眼于防御与探查,符合其一贯风格。
然而,他话音刚落,一个略显尖锐的声音便响了起来:“金星所言,虽是老成谋国之道,却未免过于迟缓被动!”
出言者乃是一位身着绛紫仙袍、面容清癯、目光锐利的中年仙官,正是掌管仙界律法、以刚正不阿(或者说刻板严厉)着称的赤脚大仙。
他朝着御座一拱手,声音洪亮:“陛下,娘娘!那星舰公然闯入洪荒,视我天庭如无物,更口出狂言,欲行‘净化’之事,此乃藐视天威,践踏洪荒秩序!若不一战扬威,予以迎头痛击,我天庭颜面何存?洪荒众生又如何能安心?臣以为,当立刻组建远征仙军,追索星舰来路,主动出击,彰显天威!岂能坐等他人再次打上门来?”
主动出击,远征域外?不少仙神闻言面露惊容。洪荒自古以来,虽偶有域外天魔滋扰,但大规模远征域外,却是从未有过之事。且不说那星灵帝国实力深浅未知,茫茫混沌,如何定位?远征消耗几何?这些都是难题。
“赤脚大仙此言差矣!”又一位仙官出列反驳,乃是掌管天下水脉、性情相对温和的水德星君,“星舰之威,诸位皆已见识,其科技迥异,不可力敌。贸然远征,胜算几何?若然失利,岂非徒损兵力,反招其更大报复?当下之要,在于稳固内政,清除归墟残余隐患,如风曦天尊所言,梳理地脉,教化众生,方是固本之策。域外之事,当以谨慎为上。”
“水德星君莫非是怕了?”赤脚大仙冷笑一声,“固本自然重要,然强敌环伺,若无雷霆手段震慑,何来安宁可言?一味龟缩,只会让人以为我天庭软弱可欺!”
“你……”
“够了。”帝俊淡淡开口,声音不高,却瞬间压下了殿内的争执。他目光深邃,看向一直沉默的风曦,“风曦爱卿,你与星舰、魔物皆有过直接接触,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顿时,所有目光再次聚焦于风曦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