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奕辰目光如炬,方才陈丽霞运功时,他强大的神识已将其体内真气流转的细微之处洞察得一清二楚。
“大师姐,”他走上前,声音温和而清晰,“问题并非出在‘曲池穴’一处。你因常年处理事务,心神耗损,修炼时潜意识里求稳,导致真气运行过于‘均匀’,缺乏一股‘决堤’的爆发意念。《柔水诀》虽名柔水,然水势亦可滔天。‘百川归海’,重在一个‘归’字,需先有百川奔腾之势,方能汇聚成海之威。”
他一边说,一边并指,隔空虚点陈丽霞手臂几处经络:“你试着,在真气运行至‘手三里’时,不再刻意约束,反而以意念引导,使其加速三分,如同山洪初发;过‘曲池’时,不必强行冲关,可稍作盘旋,借其势能;最后至‘劳宫’穴,心念合一,想象万千溪流轰然汇入深渊……”
他的指点,并非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直指问题核心,并结合陈丽霞自身的功法特点与心性习惯,给出了具体可行的调整方法。
陈丽霞依言尝试,起初还有些生涩,但在江奕辰从旁以自身一丝温和气息引导下,她渐渐找到了那种“蓄势而发”的感觉。再次施展“百川归海”时,掌风呼啸,真气凝聚明显顺畅了许多,虽未臻完美,但威力已提升了数成!
她收掌而立,感受着体内那久违的畅快感,眼中爆发出惊喜的光芒。她看向江奕辰,由衷地道:“奕辰,多谢!”
这一声谢,发自内心,再无半分隔阂与矜持。
江奕辰微微一笑:“大师姐根基扎实,只是一叶障目而已。”
自那以后,陈丽霞偶尔便会放下大师姐的架子,向江奕辰请教一些武学上的疑难。有时是关于功法运转的关窍,有时是某些武技运用的技巧,甚至是一些对敌时的策略选择。
江奕辰也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其超凡的悟性与见识,往往能一针见血,令陈丽霞茅塞顿开。
在这种亦师亦友的交流中,陈丽霞停滞已久的修为开始缓慢增长,对武道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而江奕辰,在解答这些“基础”问题的过程中,自身对力量本质的理解也愈发通透,许多融会贯通后的感悟,在输出与解释时,变得愈发清晰圆融。
无极宗后院,时常可见师姐弟三人切磋论道的温馨景象。
大师姐的请教,如同涓涓细流,悄然消融了因实力变化而可能产生的微妙距离,让这份师姐弟情谊,在共同的追求与进步中,变得更加深厚与纯粹。
这也让江奕辰更加确信,强大的力量,不仅可以守护,更可以引领与照亮身边之人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