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如水,江奕辰指尖在虚空中划出玄妙的轨迹。经过数十次失败与调整,一式全新的手法终于初现雏形——截脉手。这招看似简单的擒拿动作,实则暗藏医理精髓,能在接触对手的瞬间阻滞其内力流动。
“还不够完美。”他凝视着三丈外微微晃动的铜铃,方才的指风只让铃铛轻响了一声。理想中的截脉手应当能完全阻断真气运转三息,但现在最多只能造成一瞬的滞涩。
前夜的突破来自一个意外。当时他正在给受伤的灵鹤施针,洪晓梅突然从背后偷袭。情急之下,他反手扣住她的手腕,医者本能让他下意识探查经脉状况,武者的反应却促使他运劲制敌。两种本能碰撞的刹那,洪晓梅的内力竟出现了短暂的凝滞。
“就是这种感觉!”当时江奕辰立即放开手,不顾洪晓梅的抱怨,飞奔回屋记录下那瞬间的体悟。
现在他面对的是特制的练功木人,木人体内埋藏着模拟经脉的水流管道。截脉手每次击中穴位,水流就会发生相应变化。但连续尝试了三十次,只有五次成功让水流完全停止,而且持续时间都不超过一息。
“问题出在发力方式上。”他仔细回忆与洪晓梅交手时的感觉。医者探查经脉时讲究轻柔绵长,武者制敌则需要瞬间爆发,二者如何平衡?
转机出现在观察蜘蛛捕食时。那只蜘蛛不是猛扑,而是先吐丝束缚,再缓缓注入毒液。这个过程让他恍然大悟:截脉何必追求瞬间完成?可以先以柔劲渗透,再突然发力。
新思路下的截脉手分成了三个阶段:接触时如春雨润物般渗透内力,锁定穴位后似夏日惊雷般突然爆发,最后如秋风扫叶般迅速撤离。这个改变让成功率提升到了三成,但持续时间依然不理想。
“需要更精准的穴位打击。”他对着人体经脉图苦思冥想。寻常点穴手法针对的是固定穴位,但内力运转时的穴位位置会有细微偏移。这就像射击移动靶,必须预判轨迹。
为此他专门研制了“显脉散”。这种药散能让服用者的经脉暂时显现荧光,虽然效果只能维持半柱香,但足够观察内力流动规律。洪晓梅自愿当试药人,服下药散后运转流云剑法,周身经脉果然发出淡淡蓝光。
“看清楚了!”江奕辰紧盯她出剑时手臂经脉的变化。当真气流经手厥阴心包经时,郄门穴会微微上移三分;而施展轻功时,足太阴脾经的公孙穴则会下移一寸。
这些发现让他对截脉手做了关键调整:不再瞄准固定穴位,而是预判内力流经的路径进行拦截。改进后的截脉手终于能稳定阻滞内力两息,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消耗太大。每次施展都要耗尽三成内力,根本无法实战。
“需要更高效的力量运用。”他想起针灸术中的“透穴法”,银针不需要太深就能影响整条经脉。或许截脉手也不需要蛮力,而是要找准关键节点。
这个认知让他重新研究经脉学说。某夜研读《灵枢》时,他注意到“经气汇聚如江河,支流节点可控干流”的记载。这意味着只要截住经脉交汇处的关键节点,就能用最小代价影响整条经脉。
最后的突破来自星辰诀的启发。那夜修炼时,他发现自己能引导星辰之力在隐脉中自由流转。既然内力也是能量,为何不能像控制星辰之力那样精细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