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和李娜看着同伴的态度,又看看我手里的证据,终于没了之前的嚣张气焰。李娜低着头,声音闷闷地说:“董事长,对不起,我不该提供虚假证明。经济补偿金我会收下,以后我再也不会做这种投机取巧的事了。”
我站起身,整理了一下外套:“希望你们记住今天的教训,诚信是职场的立身之本,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以后不管在哪家公司工作,都要靠自己的能力赢得尊重,而不是靠钻空子、耍小聪明。”
送走她们后,秘书忍不住说:“董事长,您刚才太冷静了,她们那么闹,我都替您捏把汗。”
我笑了笑,看向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作为董事长,不仅要能制定制度、解决问题,更要能直面冲突、坚守原则。汪氏的制度既要有人性化的温度,也要有不可逾越的底线,这样才能让真正付出的员工有归属感,让投机取巧的人无空子可钻。”
秘书还站在原地,手里攥着刚才为您整理的文件,眼神里满是敬佩:“董事长,我之前总觉得制度是冷冰冰的条款,今天才明白,原来您制定那些规则的时候,早就考虑到了‘温度’和‘底线’的平衡。就像这次,既没让投机者得逞,也没让真正怀孕的员工陷入困境,换做是我,可能早就慌了手脚,要么妥协要么强硬,根本想不到这么周全的方案。”
我走到会客区,拿起刚才落在茶几上的《员工福利管理制度》,指尖划过扉页上的 “以人为本,奖惩分明” 八个字,轻声说道:“其实这套制度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完善的。三年前,咱们集团也遇到过类似的事 —— 当时有个女员工入职半年怀孕,休完产假就离职,还带走了公司的客户资料。那时候制度不完善,不仅让公司蒙受了损失,还寒了老员工的心。后来我牵头修订制度,特意加了‘入职满三个月申领孕期补贴’‘产后返岗满半年可享受育儿补贴’这些条款,就是为了既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也避免有人把‘怀孕’当成投机的工具。”
秘书恍然大悟:“原来这些条款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我之前还听到有员工说‘集团的福利门槛高’,现在看来,都是为了保护真正认真工作的人。就像行政部的陈姐,上次我看到她怀孕七个月还在帮新员工整理资料,她说‘集团给了我这么多保障,我也得对得起这份信任’,现在想想,这就是制度和人心的互相成就啊。”
“你说得对,制度从来不是用来约束人的,而是用来引导人的。” 我把制度手册递给她,“你看这一页的‘母婴关爱计划’,里面写着‘员工子女满三岁可申请早教补贴,满六岁可申请学区房租房补贴’—— 这些福利,只有在公司工作满两年、年度考核合格的员工才能享受。就是要让大家知道,你为公司付出多少,公司就会回馈你多少,投机取巧走不远,踏实付出才是正道。”
秘书接过手册,认真翻看着,忽然想起什么,问道:“董事长,那这次处理完这五个员工,咱们后续还需要做些什么吗?比如要不要给全体员工做一次制度解读,避免以后再有人误解福利政策?”
我点了点头,赞许地看着她:“这个提议很好。你明天联系人力资源部,下周三组织一次全员培训,重点解读《员工福利管理制度》和《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孕期权益的条款,把陈姐的案例当成正面教材,也把这次的事件作为反面例子,让大家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另外,让法务部把这次的证据链整理成《合规警示手册》,发给所有部门负责人,以后招聘新员工时,要在面试环节就明确告知制度要求,从源头避免类似问题。”
秘书快速在笔记本上记录着,眼神越来越坚定:“我明白了董事长!我明天一早就去落实。对了,刚才人事部门还发消息说,张萌今天下班后主动留在公司整理文件,说‘要好好表现,不辜负集团给的机会’—— 看来您的处置不仅没让她抵触,还让她有了改正的决心。”
我笑了笑,看向窗外的华灯初上:“每个人都有犯错的可能,关键是要给她们改正的机会。汪氏能走到今天,靠的不是‘一刀切’的强硬,而是‘有理有据、有情有义’的管理。以后你在工作中也要记住,遇到问题别慌,先理清事实,再找到‘原则’和‘人情’的平衡点,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也才能让员工真正认同公司的文化。”
秘书用力点头:“谢谢董事长!今天跟您聊完,我不仅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方法,更明白了作为管理者的责任。以后我一定会多向您学习,把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周全。”
我拍了拍她的肩膀:“好好干,汪氏的未来,需要你们这些年轻员工的成长和担当。时间不早了,你也早点下班吧,明天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秘书收拾好文件,恭敬地说了声 “董事长再见”,转身走出办公室。我重新坐回办公桌前,打开电脑,在《制度优化计划》的文档里写下 “2024 年 q4 完成福利政策可视化手册,2025 年 q1 启动员工诚信档案建设”—— 汪氏的管理,从来不是一劳永逸的,只有不断完善制度、温暖人心,才能让这家企业在风雨中走得更稳、更远。
回到家,我收到人事部门的消息:张萌和另外两位员工已经签署了延长试用期协议,李娜和林晓也领取了经济补偿金,还主动删除了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 “汪氏欺负孕妇” 的不实言论。我打开公司内网,看到陈姐的故事备的,以后我也要好好工作”“董事长的处置太公正了,既没冤枉好人,也没纵容坏人”。
我拿起手机,在家庭群里发了一条消息:“今天解决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守住了原则,也给了犯错的人机会。” 很快,三叔回复:“不愧是汪董事长,不愧是我们汪家人,有胸怀有魄力。” 看着这条消息,我想起白天对峙时的场景,更加坚定了信念 —— 汪氏要走的路,从来不是靠妥协和纵容维持,而是靠公平的制度、诚信的文化,以及每一个汪氏人共同的坚守,才能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