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技术组的一名年轻警员突然喊道:“林队,有重大发现!”
林舟立刻走过去,我和汪二叔也紧随其后。屏幕上显示着加密邮箱的破解界面,发件人正是周明远的私人邮箱,收件地址是一串乱码。“三个月前,他向这个韩国匿名服务器发送过三次文件。” 年轻警员指着屏幕解释,“我们用超级密码破解了附件,里面是城南项目的钢材采购清单、混凝土配比初步方案,还有生产线的产能测算表 —— 这些都是核心机密!” 他又切换到另一个界面,“还有李薇,她的实验室电脑上周连接过境外私人 VpN,导出过新型环保建材的研发进度报告,虽然只是阶段性数据,但足以让对方摸清我们的研发方向。”
“周明远?!” 汪二叔猛地站起身,椅子腿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他气得脸色涨红,拳头攥得咯咯作响,“他上个月还在董事会上拍着胸脯保证,生产环节的保密措施万无一失!说什么‘就算是苍蝇,也飞不出生产线的保密网’,这狼心狗肺的东西!”
我立刻按住汪二叔的胳膊,指尖冰凉却力道沉稳,眼神里没有丝毫波澜:“二叔,稍安勿躁。现在不是生气的时候。” 我转向林舟,逻辑清晰如剥茧,“林哥,能确定他们的接头对象吗?那个接近二叔的女孩子,会不会和他们是同一个团伙?还有,周明远的资金来源查清楚了吗?”
林舟调出一段监控截图,画面里周明远上周三在公司楼下的咖啡馆与一个年轻女孩见面,女孩穿着米白色连衣裙,侧脸轮廓与汪二叔描述的完全一致。“已经比对过面部特征,就是同一个人。” 他又点开银行流水记录,“周明远的账户每月都会收到香港‘盛景贸易’的汇款,这家公司是三星物产的空壳子公司,背后实际控制人是韩国情报院的外围人员。”
傍晚六点,排查有了更惊人的进展。技术组在服务器的隐藏分区里发现了一个未删除的备份文件,是一份 “信息传递时间表”,上面清晰标注着:除了周明远和李薇,还有三名基层员工曾向境外传递过非核心的生产数据 —— 包括原材料库存、车间排班表等,显然是被策反后作为外围眼线,负责搜集基础信息。
“汪董,现在可以收网了。” 林舟将一份抓捕方案放在我面前,方案上用红笔圈出了关键节点,“周明远和李薇是核心,那三个基层员工可以作为污点证人,协助我们查清整个间谍网络的层级。”
我拿起钢笔,笔尖落在 “抓捕执行细节” 一栏,目光如炬:“周明远和李薇明天正常到岗后实施抓捕,地点选在他们的办公区域 —— 让其他员工亲眼看到,既是震慑,也是警示。三个基层员工今晚由保安部‘请’到安保室,就说配合系统安全调查,避免他们通风报信。” 我笔尖一顿,补充道,“抓捕时必须有集团法务在场,全程录像,所有流程都要合法合规,不能给对方留下任何把柄。”
“考虑得太周全了。” 林舟赞许地点头,“另外,国安部领导让我带个话:汪氏集团主动配合反间谍工作,体现了企业的责任与担当。后续调查结束后,部里会出具‘保密合规企业’认证,这对你们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竞标会有很大帮助。”
我心中一暖,这不仅是对此次配合的肯定,更是国家对汪氏的信任。“请替我谢谢领导。汪氏集团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绝不可能让核心技术落入外人之手。”
第二天上午九点零五分,周明远像往常一样走进办公室,手里提着公文包,脸上挂着惯常的微笑。他刚坐下,两名身着制服的国安人员就出现在门口,亮明证件的瞬间,周明远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他下意识地想摸手机,却被早有准备的警员按住手腕。手铐铐上的刹那,他脸上的错愕只持续了几秒,随即颓然地垂下头。
路过我的办公室时,他突然停下脚步,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汪董,我对不起汪氏,但他们拿我女儿的留学签证威胁我…… 我也是没办法。”
我坐在办公桌后,目光平静地看着他,语气没有丝毫波澜,却字字如刀:“周总监,三年前你伪造离职证明入职时,就该想到今天。用国家机密换女儿的签证,你觉得这笔买卖划算吗?你女儿要是知道父亲是商业间谍,她在国外能抬得起头吗?”
周明远的肩膀猛地垮了下去,再也说不出一句话,被警员架着离开了。
几乎同时,实验室传来消息:李威名被控制时情绪崩溃,哭得瘫在地上,反复念叨着 “我不是故意的,是朴成勋骗我,他说只是普通的行业数据”。那三个基层员工则更快交代了被策反的过程 —— 都是从接受几百元的 “购物卡” 开始,逐渐被诱惑,一步步陷入深渊。
汪二叔站在我身边,看着走廊里秩序井然的抓捕现场,长叹一声:“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周明远平时看着老实本分,开会总是坐在角落,没想到藏得这么深。要是没有这次排查,城南项目的机密迟早被他掏空。”
“这不是偶然,是必然。” 我将一份新拟的《汪氏集团保密体系升级方案》放在他面前,封面印着醒目的 “绝密” 二字,“您看,我加了三条核心举措:第一,涉密岗位实行‘三年轮岗 + 亲属背调终身制’,就算是老员工也不能例外;第二,核心数据实行‘双人复核 + 区块链存证’,任何修改都会留下永久痕迹;第三,每月开展‘反间谍警示教育’,邀请国安部专家来讲课,用真实案例敲警钟。”
汪二叔翻看方案,眼神里满是赞许:“你考虑得太长远了,这不仅能防内鬼,更是给集团上了道‘安全锁’。”
正说着,林舟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份盖着国安部公章的文件:“绿萍,这是初步调查报告。根据周明远的供述,他们的最终目标是窃取集团正在研发的新型环保建材配方 —— 这种材料能降低 30% 的建筑能耗,是国家‘十四五’重点扶持的技术。幸好我们及时介入,不然这技术就流失境外了。” 他顿了顿,笑容里透着振奋,“另外,那个接近汪二叔的女孩子叫金智妍,是韩国情报院的外围特工,背后的团伙已经全部抓捕归案。部领导特别交代,下周会派专人来给汪氏授‘国家安全重点保护企业’牌匾。”
我接过文件,指尖抚过国安部鲜红的公章,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阳光穿透云层洒进办公室,照亮了空气中浮动的尘埃。
我看着桌上那份密密麻麻的排查报告,又望向墙上 “产业报国” 的匾额,突然明白:商业间谍的较量从不是一蹴而就的战斗,而是一场需要时刻警惕的持久战。但只要汪氏守住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的底线,筑牢保密防线,再加上国家这座最坚实的后盾,就没有攻不破的壁垒,更没有守不住的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