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女配?不,绿萍才是女主 > 第181章 商界女杰的华丽转身:汪绿萍的创业传奇

第181章 商界女杰的华丽转身:汪绿萍的创业传奇(2 / 2)

宴会厅忽然安静下来,大屏幕正在播放 “感动华国” 颁奖礼的回放。镜头里的我穿着定制旗袍,接过奖杯时说:“有人问我为什么同时做新能源、珠宝和香水,因为电池能点亮黑夜,珠宝能璀璨白昼,而香水 ——” 我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能让每个奋斗者,都自带光芒。”

掌声雷动时,我手机收到一条信息,是新能源研发组发来的:“汪董事长,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 400wh\/kg 了。”我指尖敲出回复,只有两个字:“再加。”

放下手机,我对身旁的技术副总周明使了个眼色,他立刻会意,跟着我走到宴会厅僻静的露台。晚风带着一丝凉意,吹散了些许酒气,却让我的思路更加清晰。

“周明,400wh\/kg 只是个起点。” 我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研发中心大楼,语气坚定,“你让团队从明天开始,分三个方向攻坚。第一,材料组主攻硅碳负极的稳定性,我要在现有基础上再提升 15% 的循环寿命;第二,结构组立刻启动与中科院材料所的联合实验室,把石墨烯涂层技术应用到电池隔膜上,下周我要看到初步的可行性报告;第三,储能系统组提前布局车规级标准,现在就跟国内三大车企对接,让他们把下一代车型的电池舱尺寸给我们,我们要做到电池与车型的无缝适配。”

周明拿出随身携带的记事本,飞快地记录着,时不时抬头点头回应。“汪董,按这个进度,恐怕研发预算要超支 30%。” 他有些担忧地说道。

“预算不是问题。” 我打断他的话,“我已经让财务部门预留出专项资金,并且联系了几家风投机构,他们对我们的固态电池项目很感兴趣,下个月就能完成 A 轮融资。” 我顿了顿,继续说道,“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抢在国际巨头之前,制定固态电池的行业标准。你告诉团队,谁能在半年内拿出突破性成果,除了常规奖金,我个人再奖励他一套研发中心附近的人才公寓。”

周明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用力点头:“我明白了汪董!保证完成任务。”

回到宴会厅,庆功宴的气氛依旧热烈。有合作方过来敬酒,笑着说:“汪董,您这新能源项目真是越做越大,以后可得多带带我们啊。”

我举杯回敬,笑容从容:“新能源是未来的大趋势,不是某一家企业能独吞的蛋糕。下个月我们会举办一个行业峰会,邀请上下游企业一起参与,共同制定行业的环保标准和安全规范。只有整个行业健康发展,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话音刚落,我的手机又震动了一下,是海外市场部发来的信息:“汪董,欧洲新能源汽车协会希望与我们合作,引进我们的固态电池技术,您看是否要接这个合作?”

我回复道:“先派个技术团队过去考察,了解他们的具体需求和当地的政策法规。记住,合作可以,但核心技术的专利必须牢牢握在我们手里。另外,让他们把当地的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图发过来,我们可以考虑与他们联合建设充电网络,这才是长期的生意。”

放下手机,我看到大屏幕上还在回放着颁奖礼的画面,我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遍整个宴会厅。欧阳总监端着酒杯走过来,目光里带着敬佩:“汪董,刚才看了颁奖礼回放,才更明白您说的‘产业链’是什么意思。南非的鸽血红矿脉刚签下意向书,设计部已经把藻井纹样的 3d 建模发过来了,您要不要现在看看?”

我接过他递来的平板,指尖划过那些流转着古韵的珠宝设计图,忽然抬头笑问:“知道为什么要在珠宝里融进敦煌元素吗?” 没等他回答,我继续说道,“下个月在巴黎时装周,我们不仅要展示珠宝,还要办一场‘丝路香氛沙龙’。让法国的调香师们闻闻,用新疆薰衣草和云南野生兰调出来的香水,能不能盖过他们的玫瑰与茉莉。”

欧阳总监眼睛一亮:“您是说要把珠宝、香水和文化输出绑在一起?”

“不止。” 我朝新能源事业部那边扬了扬下巴,“等固态电池的车规标准定下来,我们要和车企合作推出‘东方美学概念车’—— 车钥匙用鸽血红镶嵌,车载香氛系统预装‘丝路’系列,连电池盖板都要刻上回纹纹样。” 说到这里,我忽然压低声音,“我已经让法务部在全球范围注册‘东方新能源美学’的商标,这才是别人抢不走的护城河。”

此时大屏幕切换到颁奖礼的后台采访,记者追问我未来的规划。镜头里的我正整理着旗袍领口的盘扣,语气平淡却掷地有声:“汪氏的新能源要在五年内覆盖全球主要新能源汽车市场,珠宝要让世界看到华国工艺的璀璨,香水要成为传递东方韵味的名片。但更重要的是,要让这三个看似不相关的产业,像齿轮一样咬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别人无法复制的生态闭环。”

宴会厅里再次响起掌声,财经杂志主编挤到我面前,激动地说:“汪董,您这布局太宏大了!我能不能预约一个专题报道,从新能源一直写到香水?”

我接过服务生递来的温水,轻轻抿了一口:“等明年这个时候吧。到时候我们的硅碳负极电池该量产了,南非的鸽血红也该在拍卖会上创纪录了,‘丝路’香水或许已经成了戛纳红毯的新宠。” 我看向窗外沉沉的夜色,“现在说太多,不如到时候让成果自己说话。”

小陈悄悄走过来,在我耳边低语:“汪董,德国那边回邮件了,说同意按原价格签署专利协议,还想追加一项联合研发的合作。”

我微微颔首,目光重新落回大屏幕上自己的身影。那一刻,我清晰地知道,所有的荣誉与成就都只是里程碑,而汪氏集团真正要走的路,才刚刚铺开在脚下,通向更辽阔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