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到《万里江山图》前,指尖点在长江入海口的位置:“意料之中。让人事部门以‘技术培训’名义,把这三个研究员调到海南分部,明天一早就出发,途中由国安人员‘护送’。记住,对外只说是正常的轮岗调动。”
系统突然弹出提示:“检测到李伟正在联系张副总,通话内容涉及明晚的交接细节,已自动录音并同步至国安局数据库。”
“把录音备份一份,发给法务部。” 我看着窗外彻底沉入黑暗的城市,霓虹灯勾勒出的轮廓像一张巨大的网,“让老陈撤掉地下三层的监控,放个人回去给赵宏远报信,就说我们只查到张副总泄露商业机密,没发现其他问题。”
林秘书迟疑道:“这样会不会太冒险?万一他们察觉到不对劲……”
“越是看起来漏洞百出的陷阱,才越容易让人上钩。” 我拿起桌上的银质钢笔,在并购协议上签下名字,“赵宏远做了十年间谍,自负得很,他以为抓住了我们的软肋,其实早就掉进了我三个月前就挖好的坑。”
这时,加密手机收到王科长的消息:“李伟已被控制,他交代了所有事情,承认收了赵宏远的钱,帮忙修改了新能源项目的审批流程,还提供了三次内部会议的纪要。”
我对着话筒轻笑:“让王科长准备好庆功酒,等明晚把‘夜莺’组织一网打尽,我请大家喝 82 年的拉菲。另外,通知公关部,明天准备一份新闻稿,就说汪氏集团配合有关部门,成功挫败一起商业间谍案,保护了国家核心技术安全。”
林秘书的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轻颤:“汪董,这下总算能松口气了吧?李伟可是工信部的副处长,手里握着不少审批权限,他被控制住,‘夜莺’组织肯定会乱了阵脚。”
我对着话筒转动钢笔,笔帽在桌面敲出清脆的节奏:“让技术部盯紧李伟的所有通讯设备,包括他藏在办公室天花板里的备用手机。系统查到他昨晚给赵宏远发过条加密短信,说‘钥匙已拿到’,这把‘钥匙’指的应该是审批流程的漏洞,得顺着这条线挖到底。”
“备用手机?” 林秘书惊呼,“您怎么知道他有备用机?我们搜查办公室时根本没发现……”
“上个月他来视察时,我注意到他西装内袋有个长方形硬物,边角有磨损,不像是常用的手机型号。” 我翻开笔记本,上面记着一行小字:李伟,左撇子,西装内袋常放异物,每周三下午三点会去天台打电话。“让王科长派人去他办公室天花板的通风管道看看,用强光灯照,应该能在第三个格栅后面找到个黑色诺基亚,密码是他女儿的生日 —— 系统破解他的社交账号时看到的。”
加密手机突然弹出王科长的消息:“汪董,在李伟家书房的《资治通鉴》里发现个夹层,藏着三张 SI 卡和一份手写的审批流程修改记录,上面有他的签名。”
我把消息转发给林秘书,声音里带着一丝笑意:“告诉王科长,这只是开胃菜。让他看看那本《资治通鉴》的第 187 页,我上周让人检查时,发现那页纸的边缘有胶水痕迹,里面应该夹着他和赵宏远的会面时间表。”
林秘书沉默了片刻,突然道:“难怪您上周让保洁员‘不小心’打翻李伟的咖啡,还让她特意用纸巾擦了书桌 —— 原来是为了提取他的指纹?”
“不止指纹。” 我走到窗边,看着宏远大厦顶层熄灭的灯光,“那杯咖啡里加了点特殊试剂,能让他的手机屏幕留下隐形印记,技术部已经通过印记还原了他近一周的解锁密码。明天发给他的测试报告,密码就用这个,让他觉得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内线电话那头传来纸张翻动的声音,林秘书轻声道:“公关部问新闻稿里要不要提‘夜莺’组织?还有赵宏远的名字……”
“提‘境外势力’就行,把赵宏远写成‘涉案人员’。” 我打断她的话,指尖在玻璃上划出宏远集团的轮廓,“系统查到他在国内还有三个空壳公司,明天一早让法务部申请冻结资产,等收网后再一并曝光。现在留着他的名字,是为了让他放松警惕,以为我们还没摸到他的底牌。”
林秘书突然轻笑:“您连庆功酒都选 82 年的拉菲,是不是早就料到今天会成功?”
“去年在波尔多考察时,我就买了两箱存着。” 我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当时系统提示‘夜莺’组织可能对欧洲的新能源企业动手,我就预感他们迟早会来亚洲。这酒,既是庆功,也是提醒 —— 任何时候都要做好准备,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加密手机震动,王科长发来李伟的审讯录像片段,画面里他正颤抖着交代藏在情人首饰盒里的 U 盘位置。我关掉视频,对着话筒道:“让王科长去首饰盒的夹层里找找,应该还有枚微型录音笔,是李伟用来防备赵宏远的 —— 这种人,永远不会完全相信别人,这也是我早就料到的。”
林秘书的声音带着如释重负的喜悦:“汪董,您早就知道他们的计划了?”
“系统三个月前就提示有境外势力觊觎新能源技术。” 我走到落地窗前,看着宏远大厦顶层的灯光突然熄灭,“从那时起,我们就在新能源技术里埋下了伏笔,真正的核心数据,从来就没离开过我的加密硬盘。”
指尖在玻璃上画出一个完整的圆,将整座城市的灯火都圈在其中。明天,将是收网的日子,那些潜伏在暗处的蛀虫,终将暴露在阳光之下。而汪氏集团的新能源技术,会像这城市的灯火一样,在华国的土地上,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