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女配?不,绿萍才是女主 > 第133章 深度合作备忘录:当新能源遇上政策东风

第133章 深度合作备忘录:当新能源遇上政策东风(2 / 2)

会议室突然响起周叔的视频通话请求,王厅长直接把投影切换到视频模式。老爷子举着手机在粮油厂仓库里转圈:\"快看!市监局刚来人装了智能审批终端,现在办食品生产许可只要刷脸填数据 ——\" 镜头突然晃到墙上的标语,\"你们新能源产业园的政策包,我们老厂子也沾光啦!\" 李局长笑着插话:\"那当然,容缺受理机制是全市推广的,下周就给你们粮油协会开专场培训。\"

财政厅的小刘突然举起份评估报告:\"汪总,你们上周申请的国际 pct 专利,评估值出来了 —— 光那个电解质配方就值 3.2 亿。\" 王厅长接过报告在桌上敲了敲:\"这意味着你们能立刻解锁 6.4 亿创新绩效贷。\" 他转向证监会老陈,\"他们分拆上市的辅导期,能不能按 ' 科创板绿色通道 ' 缩短到 6 个月?\" 老陈翻开笔记本:\"已经在走流程了,前提是你们的研发投入占比要保持在 15% 以上。\"

此时我的手机震动,研发部发来紧急消息:\"德国客户要求参观生产线,但按原流程要等审批完成。\" 李局长立刻拨通对讲机:\"小陈,帮我查汪氏集团的访客预约 ——\" 他对着话筒吩咐,\"给他们办 ' 创新企业快速通道 ',参观路线避开敏感工序,陪同人员必须持有保密资质。\" 转头对我眨眨眼,\"现在明白为什么安全指标要加粗了吧?效率和底线,得像电池正负极一样并行。\"

市长突然推门进来,手里扬着份刚签收的文件:\"中东光伏招标方发来补充协议,要求你们在当地建研发中心。\" 他把文件摊在投影台上,\"省外事办给你们批了 20 个工作签证,市科技局的 ' 海外创新驿站 ' 能提供法律支持。\" 财政厅王厅长立刻接话:\"创新绩效贷可以跨境使用,不过要遵守当地的外汇管理规定。\"

夕阳透过会议室的百叶窗,在审批流程图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我忽然发现李局长袖口沾着片机油渍,像极了今早工地安全帽上的痕迹。当他再次展开那叠修订后的流程表时,我注意到每一页的页眉都印着行小字:\"让改革跑在问题前面\"—— 这或许就是政府所说的 \"长效机制\",不是事后救火的预案,而是像固态电池的离子传导般,让政策与市场始终保持着动态咬合的活力。

散会后,周叔的电话准时打来。老爷子的声音混着机器轰鸣:“丫头,我粮油厂的屋顶光伏板刚装上!市能源局说,多余的电卖给你们产业园,算‘绿电交易’。” 他突然压低声音,“刚才看见发改委的人在量我们仓库,说是要改造成新能源电池的中转仓 —— 这政府啊,连咱们老厂子的砖缝都算活了!”

暮色中的盐田工地,挖掘机的灯光与晚霞交织。我蹲在刚埋下的界碑旁,摸到碑石背面刻着两行小字:“左手是政策基石,右手是市场蓝海”—— 后来才知道,这是市长特意让人刻的。当第一根桩基打入地面时,手机弹出省电视台的新闻推送:“华国首个‘政策 - 技术 - 资本’三位一体新能源基地落户本市,预计带动产业链就业超 5 万人。”

我蹲在界碑旁,指尖刚触到 \"市场蓝海\" 的刻痕,周叔的电话突然切到视频模式。老爷子把手机往脚手架上一夹,镜头里立刻晃过片锃亮的光伏板矩阵:\"你看这板缝里嵌的啥?\" 他用扳手敲了敲支架,\"市能源局小年轻教的,光伏板下能种耐盐碱的油莎豆,榨的油能给你们电池做润滑剂 —— 这叫 ' 板上发电、板下种地 '!\"

镜头突然转向仓库大门,几个穿蓝马甲的人正往墙上贴标识:\"发改委的人说,这仓库要改造成 ' 光储充一体化中转站 '。\" 周叔指着刚画好的电路图,\"以后你们的电池模组运到这儿,直接用屋顶的光伏电充电,再由专线冷链车送港口 —— 连充电的碳排放都给你算进绿电指标里。\"

这时画面里闯进个戴安全帽的姑娘,举着平板电脑喊:\"周叔,新能源职业学院的学生来实习啦!\" 镜头一转,十几个穿工装的年轻人正围着充电桩实训,领头的老师居然是我们研发部的老郑。\"市长说要搞 ' 厂校融合 ',\" 周叔压低声音,\"你猜怎么着?这些学生毕业就拿双证,既能修电机又能管粮仓,比我们那会儿的学徒强多了!\"

我的手机突然震动,是市长助理发来的定位。\"快来港口,中东的光伏招标代表到了!\" 周叔听见后立刻把镜头对准卡车队,\"看!我粮油厂的十辆冷藏车刚喷成新能源涂装,一会儿就给你们运电池模组去码头。\" 他突然神秘兮兮地凑近镜头,\"知道为啥连夜改车吗?市交通局给批了 ' 新能源运输特别通行证 ',能走跨海大桥的应急车道,比平时快 40 分钟!\"

暮色渐浓时,我终于在集装箱码头找到市长。他正跟中东客商蹲在地上看图纸,旁边堆着周叔粮油厂改造的中转仓模型。\"他们要求三个月内完成本地化生产,\" 市长用集装箱当黑板,\"我们打算把周叔的仓库改成预制舱式工厂,光伏板和电池组件从海上同步运输。\" 他突然指向远处的灯火,\"看见没?那是市工信局连夜搭的临时拼装场,连吊车司机都是从建筑学院借的实训老师。\"

中东客商突然指着模型问:\"这些旧仓库的改造标准?\" 话音未落,市住建局的小王已递来份 bI 模型:\"所有墙面都用你们国家的椰壳纤维做保温,屋顶光伏板的倾角按你们当地日照算的。\" 他点开能耗监测系统,\"周叔粮油厂的储粮温控技术,我们挪到电池仓储上了,温度波动不超过 ±0.5c。\"

此时周叔的视频电话又打进来,这次是在码头调度室:\"丫头快看!我这老卡车正在充你们的固态电池,市交通局说要是试运行成功,以后全市物流车都换你们的电池。\" 镜头扫过调度屏,上面赫然显示着 \"新能源运输走廊\" 的规划,周叔的粮油运输专线被标成了红色主轴。

市长忽然把手机递给我,屏幕上是省发改委刚批复的文件:\"中东项目算进 ' 一带一路 ' 绿色产能合作示范项目,你们的电池能耗数据将成为国际标准参考。\" 他蹲下身,用手指在集装箱上划出轨迹,\"从周叔的粮油仓库到你们的产业园,再到中东的光伏电站,这不是单链扶持,是要把整个产业生态都盘活。\"

海风掀起市长的衬衫角,我这才发现他口袋里露出半截界碑拓片,上面 \"左手政策基石\" 的字迹被海水浸得发皱。远处,周叔的卡车队正亮着新能源标识灯驶出码头,车身上 \"华国制造\" 的字样在晚霞里泛着光 —— 原来深度合作的真谛,从来不是单点突破,而是当政策像盐田的卤水般渗透进每个产业缝隙时,那些看似不相关的齿轮,终将咬合出整个经济机体的共振。

那晚我加班到深夜,在合作备忘录的末页写下批注:“政府给的不是保护伞,而是一套航海图 —— 标好了暗礁,也画出了无风带。” 窗外,汪氏集团的研发楼依旧灯火通明,实验室的光谱仪正在分析最新一批固态电解质样品。而市政府大楼的会议室里,想必也亮着灯,某个处长的办公桌上,或许正摊开着我们下周要讨论的 “智能电网并网方案” 初稿。

春雨再次落下时,产业园的钢结构已初现雏形。我撑着伞走过工地,看见施工围挡上贴着新换的标语:“政企同舟处,自有破浪时”。不远处,周叔的粮油卡车正满载着玉米淀粉驶过 —— 那是给电池隔膜生产线做原料的。雨水顺着安全帽檐滴落,我忽然想起第一次参加护航专班会议时,市长说的 “主力军” 那句话。原来深度合作的真谛,从来不是单方面的扶持,而是当政策的齿轮与企业的引擎精准咬合时,共同推动整个经济机体的轰鸣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