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梓陌闻言,并没有立刻接话关于返回晋城的事情,而是话锋一转,恭敬地说道:“陛下,在前往医治小皇子之前,微臣……有一事想向陛下禀奏。”
“哦?” 皇上闻言,脸上露出一丝诧异,随即饶有兴趣地看着他,“有什么事?苏小子,你尽管说来听听。” 他很好奇,这个总是能给他带来“惊喜”的年轻人,此刻又有什么新想法。
苏梓陌清了清嗓子,组织了一下语言,然后才开口说道:“回陛下,是关于微臣返回晋城之事。微臣……经过昨夜深思熟虑,想暂时推迟返回晋城的行程,希望……能继续留在圣都一段时间。”
此言一出,御书房内顿时安静了一下。连侍立在一旁的吴公公,眼观鼻、鼻观心的姿态都微微一动,显然也有些意外。
皇上更是愣住了,脸上写满了疑惑和好奇。他身体微微前倾,盯着苏梓陌,仿佛要从他脸上看出花来:“苏小子,你这话倒是让朕有些摸不着头脑了。昨日朕再三挽留,许你在圣都城外另建基地,享京畿繁华与便利,你却执意要回那偏远之地,说什么要铲除‘天皇军团’,护卫边民。为何仅仅过了一夜,你就突然改变了主意,又要留在圣都了?”
他心中念头飞转,一个最合理的猜测浮现出来,带着几分了然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调侃,故意问道:“莫非……是舍不得朕这圣都的繁华?还是……因为某位让你牵挂的人?” 他虽然没有明说,但那意味深长的眼神,分明指向了某位公主殿下。
苏梓陌早就料到皇上会有此一问,心中早已准备好了说辞。他脸上露出郑重其事的神色,语气诚恳地回答道:“陛下明鉴,微臣绝非出尔反尔、贪图安逸之人。微臣请求留下,实是因为心有牵挂,放不下手头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事务。”
他稍微停顿,加重了语气:“陛下,如今那冬日种植计划,虽说前期建造和试种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功,但用于实验的三顷良田之上,尚有大量温室未曾完工!而且,温室内已经种下的土豆等作物,目前只是长势良好,距离最终的丰收,还有最关键的一段路要走。这其中涉及的温度控制、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等,诸多细节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
他抬起头,目光坦然地迎向皇上审视的眼神:“此计划由微臣一手提出,其中的关窍、潜在的难题,微臣最为清楚。若此时贸然离开,将后续事宜完全交由他人,万一因为某个细节处理不当,导致前功尽弃,岂非辜负了陛下的信任,也愧对为此辛苦付出的工匠和农户?此计划关乎未来大唐冬季的粮草储备,乃至边境将士的饮食保障,乃是国之要事!微臣思前想后,觉得还是应当留在圣都,亲眼看到温室全部建成,亲眼见证第一批反季节作物丰收入库,将此事彻底落实、形成可推广的章程之后,再行离开,方能安心!还请陛下允准!”
这一番话说得合情合理,掷地有声,完全是从国家利益和实务角度出发,让人挑不出半点毛病。
皇上听完,脸上的疑惑和调侃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赞赏和认同。他缓缓点了点头,开口说道:“苏小子,你所言……确实在理。这温室种植计划是你提出,其中的诸多关窍,也确非旁人短时间内能够完全掌握。由你来负责到底,直至成功,确实是最稳妥的选择。”
不过,在他心中,却另有一番思量:‘苏小子啊苏小子,你这番理由说得冠冕堂皇,朕也挑不出错处。但朕总觉得,你执意留下,恐怕不止是为了这些温室和庄稼……多半,还是放心不下朕那宝贝女儿雨曦吧?也罢,年轻人脸皮薄,朕就不点破了。’
苏梓陌见皇上认可了自己的理由,心中暗暗松了口气,连忙趁热打铁道:“陛下圣明!既然如此,那微臣就暂且留在圣都,专心将此间事务处理妥当。”
他看了看窗外的天色,提醒道:“陛下,时辰似乎也不早了,您看……我们是否现在便动身,前往小皇子寝宫?为小皇子进行这最后一次的医治,确保万无一失?”
皇上闻言,也从自己的思绪中回过神来。想到幼子的病情即将彻底根治,他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和期待,朗声道:“好!吴公公!”
“老奴在!”吴公公立刻躬身应道。
“起驾!朕要与苏小子一同前往,亲眼见证皇儿康复!”皇上站起身,语气中带着难得的轻松和愉悦。
“是!陛下!”吴公公高声领命,随即快步走到御书房门口,用他那特有的尖细嗓音长声宣告:
“陛下起驾——!”
声音在宫殿间回荡。很快,一列规整的仪仗便准备就绪。皇上在前,苏梓陌稍稍落后半步跟随,在一众太监宫女的簇拥下,一行人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御书房,向着后宫小皇子所居的寝宫方向迤逦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