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2 / 2)

他已至耄耋之年!

身形佝偻单薄。

瘦弱得像根枯竹,仿佛风一吹就会倒下!

老臣出列时,满朝文武的视线齐刷刷投向他。

众人暗自揣测,这位三朝元老必定要替大家求情。毕竟他那把老骨头哪经得起田间劳作?陛下总不好驳了老臣颜面。若此事能成,往后便可差遣府中管事或侍卫代劳,岂不妙哉?

满殿大臣都指望着这根救命稻草。

谁知白发苍苍的老臣颤巍巍跪倒,声若洪钟:陛下圣明!臣等久居庙堂,早不知民间疾苦。今躬耕陇亩,既可体察农桑之艰,又能彰显陛下爱民如子之心,实乃两全其美!

老臣说着重重叩首:老臣虽年迈,挥得动锄头!明日便带着儿孙、仆役下地,定将田土翻得松软——好叫百姓耕种省些气力。陛下这番良苦用心,老臣......他哽咽着抹泪,大秦得此明君,何愁不兴!

群臣跪伏,殿内回荡着山呼海啸般的颂扬声。

那位须发皆白的老臣颤巍巍跪伏于地,苍老的面容因激动而泛起潮红。其余众臣见状,也只得纷纷撩袍跪倒。

吾皇 ** ——

整齐的颂唱声在雕梁画栋间震荡,竟显出几分摄人心魄的气势。几位面露难色的大臣此刻也只能俯首称臣——毕竟连年过六旬的老臣都甘愿携家带口下地耕作,他们这些年轻力壮的若再推诿,岂非自取其辱?

臣等定当尽心竭力!

微臣愿举家前往田亩劳作!

绝不负陛下重托!

此起彼伏的表忠声中,赢宇 ** 龙椅,冷眼旁观这场众生相。有人谄媚逢迎,有人真心为民,更多人则是 ** 上梁山。一张张面孔下藏着各异的心思,倒也称得上各显神通。

年轻的 ** 忽然朗声大笑:

果然都是心系百姓、胸怀苍生之人!

大秦能有如此忠臣,真是三生有幸!

希望各位尽心尽力,在几天内将这些田地全部翻耕完毕!

待种下新作物后,必定迎来丰收!

等到收获之时,我自当设宴庆贺,与百姓同乐!

众臣听后,纷纷跪地高呼:

“陛下英明!”

“陛下 ** !”

**第二天,赢宇带领群臣及家眷来到郊外农田。

划出的田地广阔,足够众人耕作一周。

赢宇早有安排,一声令下,群臣无不遵从。

无论愿不愿意,都投入到劳动中……

一时间,大秦景象焕然一新!

**亲自率领群臣耕田,这般场面前所未有!

即便是秦始皇在位时,也未曾出现过这样的景象!

百姓听说后,纷纷前来观看,无不感到震惊!

人们像看戏一样,想看看这些长期在朝堂任职的大臣如何干活。

毕竟,他们各有所长,耕种并非他们的强项。

然而,陛下和群臣的这份心意,已让百姓感动得落泪……

为百姓多年,从未遇到如此关心民情的君主!

百姓们从未享受过这般待遇,整个皇城的老老少少都赶来围观这场热闹。

朝中大臣看到后,个个面露难色。谁都不想在百姓面前丢脸,纷纷退缩。只有几个胆子大的官员,毫不犹豫地卷起袖子开始干活,拿着铁锹在田里拼命翻土。

这时,赢宇特制的屈原犁正好派上用场。将犁具绑在骡马上,牲畜拉着前行,土地被翻得又快又好,节省了大量人力。这种场面让围观的百姓惊讶得目瞪口呆——他们从未见过如此耕作方式?

人群中响起一片喝彩声,几位大臣也不禁赞叹:“真厉害!这屈原犁确实有用!”“比单纯靠人力快多了!”“有了这种农具,种地就轻松多了!”

百姓们更是连连称赞:“太神奇了!这个工具真厉害!”“不用费力,扶着犁就能耕地!”“看这翻出来的地,又平整又均匀!”“以后种地就轻松多了,就算力气小也没关系!”“真是个好东西!”

百姓们纷纷感叹:“如今我们总算熬出头了!”

“还是圣上英明!”

“陛下考虑得太周到了……”

大家激动得热泪盈眶,都想亲自试试这新农具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