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子轩僵在原地,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低头看着自己的手臂,脸上充满了震撼与茫然。
那简单的搭手引导,比昨日将他整个人拂飞的体验更加深刻。
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力量的运用竟然可以精妙到如此匪夷所思的地步,柔韧的圆转之力,竟能轻易瓦解他倾尽全力的一击!
李鸿彬的目光紧紧追随着老人的动作轨迹,一股前所未有的冰凉感顺着脊椎蔓延开来。
那是纯粹的、对武道更高境界的敬畏和震撼压倒了不甘。
他体内的炎霜之力,那代表着极致破坏的冰火能量,在这份绝对的精妙控制面前,竟然显得如此粗糙而野蛮。
“看我的动作轨迹......”
老人再次开口,声音仿佛带着某种韵律,穿透山风的喧嚣,“体会气劲流转的圆融。”
他将揽雀尾的动作拆解得更慢,如同慢放的镜头,每一个细微的关节变化、肌肉的松紧、重心的转移都清晰地展示出来。
双臂划出的圆弧似乎在空中留下了淡淡的、无形的轨迹,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李鸿彬强迫自己忘掉所有的套路名称和华丽的招式,他闭上眼睛。
不再用眼睛去看动作,而是尝试着放开感知,去捕捉那虚无缥缈的“圆”的轨迹。
他想象着自己的双臂不再是血肉之躯,而是两道流动的水流,随着老人动作演示所牵引出的无形韵律而缓缓波动。
慢慢地,他僵硬的动作似乎有了一丝难以察觉的软化迹象,虽然依旧滞涩,但那份想要强行突破、硬桥硬马的蛮横感,稍稍褪去了一些。
谷仙山巅的山风愈发凛冽,吹得人衣衫猎猎作响,寒意侵蚀着四肢百骸。
空旷的山巅之上,只有老者舒缓如流水淙淙的演示声和他偶尔响起的、带着金石之音的指点。
李鸿彬、安子轩、谢翊龙、季平安四人,沉浸在一种近乎笨拙的模仿与艰难的体会之中。
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也忘记了自身的存在,只剩下眼前那玄奥莫测的圆融轨迹,在暮色渐深的山顶上无声流淌。
一连数日,只要黄昏的霞光开始晕染天际,四人便会准时出现在谷仙山巅这片空旷之地。
除了偶尔回到家中吃一顿饭,闲聊一下,其他时间只要一有空李鸿彬等人就会自己练习。
破碎的石板地面见证了他们的变化,从最初的僵硬挣扎,到渐渐有了一丝微弱的流畅感。
......
第七天,也就是农历的腊月二十八。
李鸿彬四人如常到来,只是脚步更加凝重,目光紧紧落在场地中央那道孤绝的身影上。
老人如往常一般,开始讲解今日的拳理。
他的声音在暮色寒风中异常清晰。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他缓缓开口,道出古朴的拳经,“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随着话语,他双手如同推动两扇沉重无形的磨盘,动作看似缓慢,却蕴含着一种奇异的粘稠感,仿佛能阻滞一切来势汹汹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