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调查(2 / 2)

当时沈嬛刚做丞相没多久,听说这个提议刚提出来,就被文武百官骂得狗血淋头,参他的折子堆了三米高。

所幸,最后昭武帝同意了。

由此看来,事关科举有多难办,所以宋华安思来想去决定试着将这件事给别人去做,比如说宋清怡。

至于宋清霜是万万不能考虑的,毕竟她父族就是开书院的,还是连锁书院,这么一搞不亚于断人根基。

宋华安指尖在公文上无意识地敲击着,目光已然飘远。将此事推给宋清怡?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迅速生根发芽。

她这位大皇姐,性情端方,素有贤名,在士林中口碑颇佳,且她父族实力更是不容忽视。最重要的是,她有野心,一个有野心又有名声的皇女,面对这样一件若能办成便是青史留名、泽被后世的大功业,会不动心吗?

次日宋华安就让顺德去摸排宋清怡的行动路线了。

终于,在又一个休沐日,宋华安并未直接回府,而是绕道去了位于城南的“清吟茶舍”。

此处环境清雅,多是些文人墨客或清流官员喜欢来的地方,宋清怡偶尔也会来此。

“皇姐,好巧。”宋华安笑着走向在二楼独自品茗看书的宋清怡。

宋清怡闻声抬头,言语依旧温和,“小五今日怎么得闲来此?”

宋华安像往常一样,随意地坐下,捏了块糕点。“刚从礼部出来,头昏脑胀的,过来偷个闲,还是皇姐会找地方清静。”

“不过是寻个地方看看书罢了。”宋清怡打量了她一眼,“听说,你最近在礼部倒是勤勉?”

“是啊,我可努力了!”宋华安凑近几分,眉眼蹙在一起,“不过,那一堆堆的卷宗看得人心烦,还净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哦对了,前几日我还发现安北、西平两郡竟然无人参考,一打听才知道,那边连个像样的学院都没有。”

宋清怡闻言,笑着端起热茶,“那两地贫瘠人少,没有书院倒也正常。”

宋华安闻言心凉了半截,但还是试图挣扎几下,“没有书院,她们就不能自己勤勉读书报考吗?”

宋清怡端着茶盏的手微顿,看向一脸恨铁不成钢的宋华安,“有些东西是要在书院才能学明白的,光靠自己还是太难了些。”

“原来如此啊!”宋华安剥开一个板栗扔进自己嘴里,噎得她嗓子疼。

又坐了一盏茶的工夫,宋华安便借口府中有事,起身告辞了。

离开茶舍,宋华安轻轻呼了口气,是她天真了,宋清怡的母族岑氏是绵延数百年的老牌世家,虽不似施家那般书院遍布,却也门生故旧遍布天下。

他们或许没有明面上接手那些书院,但背地里的运作恐怕早已盘根错节。

可如此下来,京城各大世家,只要是混迹官场的有哪个和书院扯不上关系,仔细想想连苏雯第一次见她时都自称是周大人的门生。

哈哈!人穷活该读不起书!

当晚,宋华安抱着酒坛子,站在房顶上指着四周破口大骂。

“当官了不起啊,有钱了不起啊,你爹的,不让人读书,我干你大爷的!”

“读不了书就读不了书,这么多年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关我什么事啊,我就一个凡夫俗子,关我什么事啊!”

事了,又想起李静那古井无波的眼睛,想起书局里那些模糊的印本,想起夏生口中那遥远的茅草屋。

宋华安眼里又蓄满了泪,吸了吸鼻子,猛猛灌酒。

“皇姐,皇姐?”

宋华安迷迷糊糊地睁开眼,就看见宋清洛那张晒成小麦色的脸。

“皇姐,是谁欺负你了,我去杀了她!”

宋华安闻言,一把搂住宋清洛,号啕大哭,“小六,怎么办啊!皇姐要是做了傻事,你要照顾好自己,照顾好父亲·······”

宋清洛闻言急得直跺脚,但宋华安一会儿哭,一会儿骂的根本听不清。

第二天一大早,两个人一个翘班,一个翘课,窝在家里美美地吃了一顿火锅。

“小六,你回去吧,皇姐没事,就是上班上疯了。”

送走恋恋不舍的宋清洛后,宋华安给张芜递了封拜帖。

另一边,苏雯要查的东西也已经查得差不多了。廨房内,窗外的日光将两人的影子拉长投在墙壁上。

“殿下,张圩此人,籍贯江南道临川府,确实是个廪生,但功名止于举人,再无寸进。

此人现居临川府城,明面上开着两家绸缎庄,家资颇丰,在启元书院担任夫子。但下官查到,她与临川府衙户房、礼房的几位书吏交往甚密,尤其与掌管印鉴的一位王姓经承是姻亲。”

苏雯语速加快,“更重要的是她那廪生的名额当年似乎就来得有些蹊跷,挤掉了一位更有才学但家境贫寒的举人。”

“第二,下官暗中查访了由张圩保结过的五名落榜生,这几人家里非富即贵,从小到大学识都不怎么样。”

宋华安眸光一沉,按理说保结人都会选择一些品学兼优的人,这样万一她们考中,保结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好处。

而且,学识不怎么样,是怎么通过乡试的?

苏雯停顿片刻又说道,“第三,吏部铨选那边,下官通过尹府的关系暗中核对了几份档案。

近三届进士中,有七位出身江南道、河东道的官员升迁极快,且皆出自地方大学院。

他们早期的档案,尤其是童试、乡试阶段的保结文书和原始籍贯记录,存在……模糊不清或后期补录的痕迹。虽然做得隐秘,但仔细比对笔迹和用印习惯,能看出并非同一时期形成。”

室内陷入一片死寂,只有烛火偶尔爆开一丝轻微的噼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