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纸足足写了七八页。
前半部分,雨水难掩兴奋地诉说了收到家书、得知赵家父母正式提亲时的激动心情,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赵卫国的信任。
她详细描述了赵卫国如何安慰她、规划他们的未来,甚至开始悄悄打听调动回京的可能性。
后半部分,则流露出小女儿态的担忧,询问兄嫂和父亲,自己该如何准备,是否应该学习一些“规矩”,唯恐给赵家丢脸。
看着妹妹的信,何雨柱仿佛能看到她写信时那既欢喜又忐忑的模样,心中又是欣慰又是酸涩。
欣慰的是妹妹找到了真心待她的人,酸涩的是这桩婚事背后潜藏的未知风险,以及妹妹即将真正离开羽翼,独自面对一个复杂得多的世界。
他深吸一口气,拆开了赵卫国的信。
赵卫国的信则简洁得多,语气沉稳而坚定。
他首先感谢了何雨柱与苏青禾的认可,以及何大清夫妇的应允。
接着,他坦诚地表示,父母回去后已与他通过电话,详细讲述了提亲的经过,以及对何家,尤其是对何雨柱沉稳坦诚态度的欣赏。
他明确表示,家中长辈对这桩婚事乐见其成,绝无门第之见,请他及家人放心。
然后,他笔锋一转,提到了那柄“破军”短剑。
“家祖性情刚烈,一生信奉‘尊严只在剑锋之上’。赠剑之举,非为示威,实乃最高之认可与期许。祖父言,赵家儿媳,当有披荆斩棘之勇气,护己护家之能力。雨水心性质朴,然内蕴坚韧,祖父慧眼,早已看透。此剑予她,正合其性。不必为此惶恐,但持本心,勇毅前行即可。一切风雨,自有我与她同担。”
这段关于短剑的解释,如同一道清泉,稍稍涤荡了何雨柱心头的迷雾。
赵家老爷子并非要以规矩束缚雨水,反而是欣赏并期望她保有那份“锐气”。
这让他对赵家的观感,又好了几分。
信的末尾,赵卫国提及,他已开始着手办理雨水工作调动的事宜,虽然流程可能不短,但他会尽力推动,希望能尽快让雨水回到家人身边,也方便筹备婚礼。
同时,他也委婉地提到,金川这边,关于之前那些“不明势力”的调查,似乎有了新的进展,但牵扯似乎比预想的更深,他已将情况通过内部渠道上报,让何雨柱不必过于挂心,但也需保持警惕。
“新的进展”?
“牵扯更深”?
这几个字让何雨柱刚刚放松些许的心弦再次绷紧。
西北的阴影,果然并未散去。
他将两封信的内容,选择性地告知了家人。
听到雨水信中洋溢的喜悦和赵卫国明确的承诺与安排,何大清和刘翠兰总算彻底放下了心,开始真正沉浸在嫁女的欢喜与忙碌中。
苏青禾也松了口气,开始帮着盘算雨水回京后可能需要准备的物事。
唯有何雨柱,在夜深人静时,反复咀嚼着赵卫国信中的最后那段话,心中的隐忧如同窗外渐起的春风,看似和煦,却带着料峭的寒意。
接下来的日子,仿佛按下了快进键。
赵卫国的能量显然不容小觑,雨水工作调动的申请,在看似常规的流程下,以惊人的速度被批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