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何雨柱注意到,在进入矿部直属的宿舍区前,有一个简单的岗哨,虽然不如四九城某些地方那么戒备森严,但也有人员对进出车辆进行登记盘查。
王建军似乎与哨兵很熟,打了个招呼就顺利通过了。
“现在进出管理比以前严了些,”
何雨水似乎看出了兄长的疑惑,低声解释了一句,“主要是为了安全生产,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核心区域。”
何雨柱微微颔首,心中明了,这“严了些”恐怕与那封警告信脱不了干系。
招待所的条件确实如何雨水所说,“还行”。
房间干净整洁,虽然设施简单,但取暖充足,热水也方便,对于长途跋涉的他们来说,已是难得的舒适。
安顿好行李,何雨水拉着苏青禾在床边坐下,迫不及待地开始详细询问家里的情况,尤其是小侄女何晓。
何雨柱则借故检查门窗,再次确认了周围环境的安全。
招待所位于宿舍区边缘,相对安静,视野也开阔,有利于观察。
傍晚,何雨水在招待所旁边的小食堂安排了接风宴。
食堂不大,但饭菜实惠,颇具西北特色,大盆的羊肉、扎实的馍馍,充满了豪迈之气。
作陪的除了司机王建军,还有技术科的两位年轻同事,一男一女,都是和雨水年纪相仿的技术员,言谈间对何雨水颇为佩服,一口一个“何工”,显然雨水在单位的人缘和技术能力都得到了认可。
席间气氛融洽,何雨水俨然成了主角,谈笑风生,与同事们讨论着技术难题,规划着接下来的工作,眼神中闪烁着对事业的热爱与自信。
何雨柱看着这样的妹妹,心中既感慨又欣慰。
他的守护,终究是值得的。
然而,这份温馨和谐的场面,在饭局接近尾声时,被一个不速之客打破了。
来人是一位三十岁左右的青年男子,身材高挺,穿着合身的深色中山装,外面罩着一件将校呢大衣,在这个普遍穿着工装的环境中显得格外醒目。
他面容俊朗,鼻梁高挺,眉眼间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矜持与……某种难以言喻的优越感。
他身后还跟着一个沉默寡言、眼神锐利的随从。
他一出现,食堂里原本热烈的气氛瞬间凝滞了一下。
技术科的那两位年轻同事明显有些拘谨起来,连王建军也收敛了笑容。
“雨水同志,听说你兄嫂来了?怎么也不告诉我一声,我好安排一下。”
青年男子径直走到何雨水身边,语气温和,带着恰到好处的熟稔,但那双看向何雨柱和苏青禾的眼睛,却带着一种毫不掩饰的审视与评估。
何雨水脸上的笑容淡了些,站起身,语气客气而疏离:“陈主任,不敢劳您大驾。只是家兄家嫂过来探亲,吃个便饭而已。”
她转向何雨柱和苏青禾,介绍道:“哥,青禾姐,这位是我们厂区革委会生产指挥部的陈继军陈主任。”
她又对陈继军道,“陈主任,这是我哥何雨柱,红星轧钢厂后勤处的;我嫂子苏青禾,轧钢厂医院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