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食堂的伙食虽然简单,但管饱,带队的老书记人很好,很关心她们这些年轻人。
她还说,戈壁滩的星空特别美,像撒了一把碎钻石……
信的末尾,她写道:“哥,嫂子,我这里一切都好,勿念。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照顾好晓晓。我很想你们。”
没有抱怨,没有诉苦,通篇都是努力适应后的积极和对家人的思念。
何雨柱反复读了好几遍,尤其是最后那几句,眼眶微微发热。
他知道,妹妹报喜不报忧,那些艰难,她一定轻描淡写了。
但她的坚强和成长,也让他倍感欣慰。
这封远方的来信,如同阴霾天地里透进的一缕阳光,照亮了纱络胡同7号小院压抑的氛围。
何雨柱立刻提笔回信。
他没有写赵卫东的步步紧逼,没有写岳父母依旧渺无音讯的焦虑,没有写张建军藏身仓库的提心吊胆,更没有写自己周旋于李怀德与各方势力之间的心力交瘁。
他只写家里的温馨琐事:
晓晓又学会了几个新词,咿咿呀呀地指着地图问小姑姑在哪里;
爸(何大清)和翠兰妈身体都好,爸在食堂工作清闲,偶尔还能带点好吃的回来;
他和苏青禾工作都顺利,让她不必挂心……他详细询问了西北的气候、饮食,叮嘱她一定要注意保暖,干活别太拼命,还随信附上了一些好不容易换来的全国布票和糖票。
一来一往,鸿雁传书。
何雨水的信,成了何雨柱和苏青禾在黑暗时期最重要的精神慰藉之一。
每一次收到信,都能让小院短暂地焕发出生机。
他们从信件的字里行间,努力拼凑着妹妹在远方的生活图景,分享着她技术上的每一点进步,感受着她逐渐融入新环境的成长。
何雨柱的回信,则成了何雨水在陌生艰苦环境中坚持下去的温暖力量。
哥哥沉稳而充满关怀的话语,家里那些平淡却真实的日常,是她抵御风沙、思乡和工作中困难的坚实后盾。
千里书信,承载着浓浓的亲情与牵挂,成为了连接风暴中心与相对平静边缘的生命线,在动荡的岁月里,显得弥足珍贵。
然而,四九城的风暴并未因一封封家书的温情而有丝毫减弱。
这一日,何雨柱刚将一封写给雨水的回信投入邮筒,转身准备回后勤处,就见机修车间的小陈神色仓皇地跑来,气都喘不匀:
“何…何科长!不好了!赵卫东…赵卫东带着人,往…往西边那几个废弃仓库去了!看样子…像是要…要彻底搜查!”
何雨柱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
西边的废弃仓库……丙-十七号,张建军的藏身之处!
赵卫东这条疯狗,终究还是嗅到了什么吗?
是有人走漏了风声?
还是他排查了所有可能之处后,终于将目光投向了那片被遗忘的角落?
张建军一旦被发现,不仅他自身难保,何雨柱“包庇白专分子”的罪名也将坐实,届时,赵卫东必然会将那枚徽章作为“通敌”的铁证,一并抛出,给予他最致命的一击!
所有的温馨与平静,在这一刻被彻底打破。
何雨柱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鹰,他必须立刻行动,赶在赵卫东找到张建军之前!
他抬头看向西北的方向,心中默念:“雨水,安心工作,家里…有哥在。”
旋即,他迈开大步,朝着厂区西侧,那片危机四伏的废弃仓库区,疾步而去。
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