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这天,天空竟意外地放了晴,久违的冬日暖阳透过干净的玻璃窗洒进屋内,将空气中的微尘照得纤毫毕现,也烘得人身上暖洋洋的。
下午,一家人便开始张罗着贴春联、挂灯笼。
何雨柱亲自挥毫写的对联,笔力遒劲,寓意吉祥:“瑞雪兆丰年事事如意,春风织胜景岁岁平安”,横批“家和万事兴”。
何大清踩着凳子,小心翼翼地将对联贴在门框上,雨水在一旁扶着,指挥着“左边高点”、“再正一点”。
大红色的灯笼挂在了院门的檐下,虽在僻静的胡同里不算显眼,却足以点亮一家人心中的喜庆。
傍晚,丰盛的年夜饭陆续上桌。
中间是何雨柱精心烹制的红烧鲤鱼,象征“年年有余”;
旁边围着香气四溢的炖全鸡、酱香浓郁的肘子、油光发亮的腊味合蒸、清鲜可口的冬笋炒肉片,还有何大清拿手的四喜丸子和素什锦。
当然,也少不了文雪琴拌的爽口凉菜和热气腾腾的饺子。
桌子上摆得满满当当,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指大动。
“来,都坐,都坐!”何雨柱作为一家之主,笑着招呼大家入座。
他先给文雪琴斟了一杯厂里发的果子酒,“妈,这段时间您辛苦了,谢谢您照顾青禾和晓晓。”
文雪琴笑着接过:“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看着你们都好,我再辛苦也高兴。”
接着,何雨柱又给何大清倒了一杯。
何大清受宠若惊地双手接过杯子,嘴唇翕动了几下,才低声道:“柱子……我……”万千言语堵在胸口,却不知从何说起。
何雨柱明白他的意思,摆了摆手,语气平和:“过去的事不提了。今天过年,高高兴兴吃饭。”
他举起杯,“来,为了咱们家第一次大团圆,为了晓晓健康长大,为了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干杯!”
“干杯!”雨水积极响应,苏青禾也微笑着举起了盛着温水的杯子,何大清和文雪琴也连忙举起杯。
清脆的碰杯声响起,伴随着欢声笑语,团圆饭正式开始了。
席间,气氛融洽而热烈。
何大清几杯酒下肚,话也多了起来,说起饭店里的一些趣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雨水叽叽喳喳地说着厂里的见闻,尤其是技术攻关成功的喜悦。
文雪琴和苏青禾则更多地关注着孩子,低声交流着育儿经。
何雨柱大多时候安静地听着,偶尔插上几句,嘴角始终带着淡淡的笑意,不停地给苏青禾和雨水夹菜,也将鱼肚子上最嫩的那块肉仔细剔去刺,放到了何大清的碗里。
这个细微的动作让何大清怔了怔,眼圈微微发红,赶紧低下头猛扒了几口饭,掩饰内心的激动。
何晓似乎也被这热闹的气氛感染,躺在旁边的小摇床里,不哭不闹,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听着大人们的说笑。
饭后,一家人围坐在炉火边守岁。雨水拿出了何雨柱买回来的瓜子和花生,文雪琴端上了蜜饯和糖果。
何雨柱泡了一壶酽茶,茶香袅袅,驱散了冬夜的寒意。
窗外,零星的鞭炮声开始响起,远远近近,宣告着旧岁的离去和新年的临近。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晓晓都这么大了。”文雪琴抱着外孙女,感慨道。
“是啊,等开春天暖和了,就能抱出去晒晒太阳了。”苏青禾依偎在何雨柱身边,脸上洋溢着母性的光辉。
何大清看着孙女,眼里是化不开的慈爱,他试探着对何雨柱说:“柱子,等晓晓再大点,我……我这手艺,也能教她认认食材,尝尝味道……”
他不敢说传授,只敢说“教认认”、“尝尝味道”。
何雨柱看了他一眼,没有立刻答应,只是淡淡道:“她还小,以后再说。”
何大清连忙点头:“哎,哎,是还小,是还小。”
雨水见状,岔开话题:“哥,听说许大茂他儿子办满月酒,请了不少人,还挺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