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趁热打铁,回到办公桌前,拿起那本厚厚的、记录着食堂每日收支、定量执行情况的工作笔记,以及所有的票据存根。
“领导们,工友们!”
他朗声说道,将账本和票据高高举起:
“匿名信说我何雨柱克扣工人口粮,中饱私囊!口说无凭,证据就在这里!食堂自从我接手以来,每一笔进出的粮食、每一分钱、每一张票证,都记录得清清楚楚!采购有单据,入库有过秤,出库有领料单,每日消耗有记录!欢迎调查组,也欢迎任何一位工友代表,现在、当场,就来核查!如果我何雨柱贪墨了一粒米、一滴油,不用厂里处理,我立刻自己滚出轧钢厂!”
他的声音斩钉截铁,充满了坦荡和自信。
“我们信何主任!”
“对!查就查!当着大家的面查!”
“让那些背后捅刀子的小人看看!”
工人们高声附和,许多人都往前挤,想看得更清楚。
调查组副书记被将了一军,此时骑虎难下。
他知道必须查,而且必须查得公开公正,才能服众。
“好!何雨柱同志,既然你主动要求,那我们就当场核对!”
副书记示意调查组成员,“把账本、票据,还有库房最新的盘点记录,全部拿到外面食堂大厅的桌子上,当着工人代表的面,一笔一笔核对!”
很快,几张饭桌被拼在一起,账本、票据、算盘铺开。
调查组的人、食堂的记账员赵大姐、还有几名被工人们推选出来的、识文断字、为人正派的老工人代表(包括一位车间老师傅和一位工会干事),围坐在一起,开始逐一核对。
食堂大厅里鸦雀无声,只剩下算盘珠子的噼啪声、翻动账页的沙沙声和偶尔低声的询问确认声。
何雨柱站在一旁,面色平静。
李怀德闻讯也赶了过来,站在何雨柱身边,脸色阴沉地看着调查组和那几位工人代表,低声道:“柱子,放心,真的假不了。”
易中海和刘海中也混在人群里,伸着脖子看,易中海脸色还能勉强保持镇定,但眼神深处已有不安,刘海中则额头冒汗,眼神躲闪,已经开始后悔掺和这事了。
核对过程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
从何雨柱接手食堂后的第一笔账开始,一直到昨天查抄粮食入库的最新记录。
越是核对,调查组和工人代表的脸色就越是缓和,甚至露出了钦佩的神色。
账目太清晰了!
小到几两盐、几钱油的出入,都记录在案。
票据齐全,数额精准,笔迹工整。库房盘点数目与账面完全吻合,甚至因为新粮入库,实际库存还略多于账面常规记录。
那几位工人代表一边核对,一边不时点头,低声交流着:
“瞧瞧,这笔买菜的账,连烂叶折损都扣除了……”
“这损耗率控制得真低……”
“每日消耗和用餐人数都对得上,这得花多少心思……”
最终,所有账目核对完毕。
带队副书记和几位工人代表站起身,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副书记面向所有翘首以盼的工人们,深吸一口气,朗声宣布: